走自己书写之路的叶在壮老师社区活动室京腔京调不绝于耳庙堂巷范宅列入苏州历史文化保护古建老宅甲辰巷老砖塔的守望苏州老画家杨明义忆挚友陈逸飞高古玉收藏将成为新的收藏热点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0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5-30

走自己书写之路的叶在壮老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偶然认识了叶在壮老师,获悉叶老师写了半个世纪的日记被苏州市档案馆收藏,他的多幅书法作品被苏州市教育博物馆珍藏。于是,他的人生轨迹,他的过往曾经,他的笔耕不辍,引起了笔者的浓厚且持久的兴趣。

    闻知叶老师举办书展,笔者尽早赶去一饱眼福。四月二十五日,叶在壮、叶佳茂父女书法展如期在三香路望江艺术空间展厅展出。叶老师从近八年书作中,精选了两百多幅展出。

    笔者匆匆赶到三香路望江艺术空间展厅观展,尽情享受难得的艺术盛宴。琳琅满目的作品集中体现了叶先生的传承与创新,可谓横竖之间再造乾坤。字如其人,让笔者更深入地了解到叶先生的秀气文气。特别是看到他的楷书深受颜真卿影响,磅礴大气,拙朴真淳。章法、结构、用笔,老道圆融,既有新意,又有法度。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大字都是六尺或八尺篇幅,字如拳大,依然做到满纸秀润,给人进入桃花源的幽雅清新的感觉。笔锋柔韧飘逸,若离若连,行草结合,正狂兼顾,外柔内刚,端庄秀逸,如龙游大渊,如凤翔浩空,如松风阵阵,如溪流潺潺。从中可以看出叶先生临习古代经典碑帖一丝不苟,有的作品与经典原作几乎难以分辨。

    叶先生各体兼擅,正草隶篆,俯仰天地,情系妙理,始终呈现清雅之气。

    叶先生在笔墨中融入自己的人格修养和人生感悟,将自己的性情与学养见于笔端。正如书法名家费之雄先生评价为“雨露滋润叶在壮”。

    叶老师出身名门世族,系苏州观前街知名老字号“叶受和”创始人叶鸿年的曾孙。笔者试问叶老师师从何人,他说,早年受父亲影响,他的父亲在抗战后期考入杭州一家银行,解放前夕到苏州,任祖业叶受和总店帐房先生。父亲说的一句话让他难以忘怀,“做好人,才能写好字”。叶先生自幼爱好书法,那时他常备一板凳,端坐临字练习,时常一写半天。

    上小学后,受徐鼎老师的影响较大,研学了柳、颜、王、黄、苏等历代名家之书法!叶先生1969年下乡插队到射阳新洋农场,在艰苦的岁月里,他仍不忘坚持练习书法,对各种书法作品广为涉猎收集,心慕手追,悉心研究,如海纳百川,若蜂采万花,吸收众家之长,铸成一己之体。这段难忘的乡村岁月让他的心灵和肉体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砺。

    70年代后期,叶老师回到苏州,在从事教育工作中结识了许多名家,尤其是得到谢孝思、言恭达、费之雄、李大鹏先生的指点,书艺渐精。他用全新的思维去寻找表现书法艺术的新形式。在体现无雕琢、不经意、宽广包容的审美意识方面下功夫。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平江少年宫和沧浪少年宫兼任书法教师,他把教导学生单纯写好字的目标,提升到锻造人格,塑造人生的精神层面。

    叶先生2012年退休后,专注书法,每天坚持习字三四个小时。2006年被聘为省文联书法老师,经他辅导的学生不少被中央美院录取,有的专攻书法理论专业。叶老师是书法家中最辛勤的园丁,从无懈怠之意,从无颓唐之势。

    笔者问叶老师,他的书法势若行云流水,与他长期坚持写日记有无关系。他说当然有关系。回忆起当初写日记,那是上世纪60年代初从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开始。每天放学做完作业,他用钢笔按教科书的正规字体把一天学习经历记录下来,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坚持,初心不改,形成了记日记的良好习惯,直到下乡插队,还把全部日记本始终带在身边。他在日记写法上刻意模仿鲁迅日记,一改最初流水账式的写法。纵观他的每篇日记,内容都是积极向上,思想都是求真求美。从此,他的文学水平和硬笔书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不禁想起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理念中的“暮省”:学生要坚持写随笔写日记。师生通过日记、书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用日记记录成长、见证成长,用日记串联起生活的碎片,使生活的珍珠光彩夺目。

    从这里,我洞见了叶老师半个世纪坚持记日记的初心,这个初心穿越时空,照亮人生当下和美好未来。

    真正的书法家是以心目中的大师为参照,跋山涉水,一路攀登,心无旁骛,永不停息。叶老师五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用一生诠释书法,无怨无悔地行走在自己的书写之路上。 (项建华 肖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