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的《光明日报》社区养老所活动用房改造换新貌评弹老艺人向外来工子女传授吴语六旬老人公益巡回“票证展”“我的楼道我的家”退休老人开授“吴语小课堂”老有所乐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36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9-19

“我的楼道我的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苏州桂花新村,是一个老新村。如今,走进74幢西单元的楼道门,“心系邻里,情暖桂花”为主题的“崇善楼道”字儿,映入眼里;西部角落里,一张圆桌,四张椅子,桌上摆着报纸、杂志,椅旁是绿色盆景,,名为“议事角”;对面,张贴居民轮班“当家作主”?的照片;过楼道,上扶梯,拐角处有一个便民箱,内有手电筒、花露水,创口贴等应急小物件,每家每户门口,一盆盆绿植,生机盎然……洋溢着“我的楼道我的家”氛围。这是7旬退休女老师,带领业主一改往日”脏乱差黑”的形象,建成温馨的公共客厅。

    居民新村,我住过三个新村,进过N个新村,楼道停满电动车、婴儿车、废书柜……即便,公安和物业三令五申,如今易燃电动车移出了,但是其它杂物,依然充斥过道,与业主家室内风景,真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晋代葛洪《抱朴子·论仙》)!

    因此,桂花新村74幢西单元楼道的“我的楼道我的家”,作为姑苏区三年建设百千万美丽楼道计划成果之一。新闻甫上媒体,我就叹为观止。其标本意义,至少有三:

    不仅改造楼道环境,而且改变邻里关系。“脏乱差黑”的旧楼道,改造成温馨的“公共客厅”,一家一户,不再是“关上宅门,一统天下”,“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楼道也成为公共的“家”,每户家庭轮流当家作主,负责日常管理;有事召集户主,议事角内商定,凸现群策群力,公共治理。

    不仅释放居民善意循环,而且形成楼道互助风气。楼道“公共客厅”的“便民箱”,放着小物件、小工具,应急居民日常生活之需,还在每户家门挂牌标明,可提供“专业帮助”范围,如“园丁之家”,提供孩子教育辅导。户户都当“楼道长”,人人献示热心肠,结果是一腔“善意”,形成“崇善楼道”,互助“微循环”。

    不仅滋润一幢楼户,而且幅射城市居民。楼道内挂上每家每户家训家风展示牌,互帮互学,文明家庭,滋润全楼;现经媒体报道,既是对楼道全体住户的鼓舞、鞭策和促进,更为城市居民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创新的标本——国人有“人心向善”的优良传统思维:“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唐·韩愈《原毁》)

(杨文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