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通报表扬逆行英雄为他们点赞先锋木业网站抄袭构成侵权
第1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期:第1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2-27

苏州市通报表扬逆行英雄为他们点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期,市委组织部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进行通报表扬,第一期主要聚焦的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苏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行动支部及部分队员。

“白衣天使”中的最美“逆行者”

——苏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医路先锋”行动支部

    1月28日以来,苏州先后四次、累计派出341名医护工作者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主要来自全市各大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中心ICU、呼吸科、感染管理科等,目前在武汉、黄石等地开展救治工作,其中中共党员119人,成立3个“医路先锋”行动支部,令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主战场”。

    面对病魔围城,“医路先锋”行动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立下军令状: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疫情不退,支部不撤。

    截至2月16日,先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84位,其中重症病患者98位,33位患者已治愈出院。队员们专业、精业、敬业的职业精神,受到支援单位、施救病患、医卫同行的高度评价,充分体现了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体现了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为党分忧、为国尽忠、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支部党员们不畏艰险冲锋陷阵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其他队员,目前已有30余名队员递交入党申请书,为医疗支援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证。“医路先锋”行动支部在关键时刻,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汇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

“定海神针”撑起生命一片天

    ——江苏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感染管理控制部部长、苏大附一院感染病科主任医师陈祖涛

    出征前一天,正好是陈祖涛55周岁生日。作为一名拥有35年党龄、全队年纪最大的老党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春节前他主动取消了与家人的度假计划,并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愿书:“只要有需要,我第一时间报名!”

    抵达武汉后,他不知疲倦地为队员们进行防控指导和培训,对隔离病房的院感设置和流程进行反复检查和把关,力争让医疗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倒,全部凯旋”。在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陈祖涛被称为“定海神针”,不仅个人为医院募集大量医用外科口罩及防护服、眼罩、面屏等紧缺物资,而且收治的患者也陆续康复出院,为当地民众打赢疫情阻击战注入一针强心剂!面对这一称谓,陈祖涛回答:“这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肯定向武汉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医疗队的队医”

    ——江苏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苏大附一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罗二平

    罗二平曾参与非典、禽流感、甲型流感、四川抗震救灾等多个突发事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感染病专家。接到支援湖北的紧急召集令时,他正准备驱车送出国留学的女儿去机场,他满怀愧疚为女儿改订了高铁票,来不及对爱女太多叮嘱,匆匆收拾行囊驰援武汉。

    由于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们大多没有传染病工作经验,罗二平在前往武汉的路上,凭借专业优势和多年经验,总结了一套易于记诵的防控流程,到达武汉后争分夺秒对队员进行培训,并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进行示范,指导队员严格自我防护。下班后,他又陪着队员们逐个脱去防护服,一边讲解,一边保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队员们都亲切地称他“队医”。为了队员们自身安全,他总是第一个上班,又最后一个下班。

    他曾在请战书中写道:当年在党旗下宣誓,现在考验再次来临。每一次,罗二平都用坚如磐石的党性扛住考验,迎接胜利的朝阳。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江苏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苏大附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俊

    作为科室业务骨干和党支部书记,王俊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驰援湖北。到达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后,他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医疗工作中。

    上班第一天,病房的一位重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他甚至来不及多戴一层手套,第一时间冲过去,在受防护设备影响而视线模糊的情况下,果断实施气管极限插管,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其勇气和业务能力受到北京协和医院援助专家的高度肯定。

    为与病魔争分夺秒,王俊和队员们每日在病房工作10小时以上,期间不吃饭、不喝水、用纸尿裤救急,尽可能把更多时间花在病人身上。

    同为医生的妻子黄芳留守苏大附一院防疫一线,两人彼时是大学同学,同一天入党;今日携手抗击疫情,既有同行的理解,也有战友的默契。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家与国之间,王俊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为了让更多的人尽早团聚

    ——江苏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苏大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苏楠

    夜里接到医院的征召令,苏楠第一个报名,来不及太多准备,匆匆告别两个年幼的孩子,第二天就奔赴武汉。

    经过简短的防控培训,苏楠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救治中,短短两天,就收治了32个危急重患者,其中绝大部分都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还有的需要使用ECMO,工作量之大、危险性之高可想而知。但他没有丝毫畏惧,总是不知疲倦地在病房中穿梭忙碌着,甚至忘了女儿的生日。对家人,他充满愧疚却又无怨无悔。

    他说艰苦和危险正是他来武汉的意义,说明这里更需要他。“能够去前线是医生的光荣使命。呼吸与重症是我们的优势学科,我要让疫区患者感受到苏州的医疗水平和医者温度,让更多人早日团聚!”

战时方显医者志,疫场才见赤子心

    ——苏州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路先锋”行动支部书记、苏大附二院感染管理处处长施晓松

    这个春节,施晓松没有休息一天,即便接到前往武汉的指令,他仍坚守在岗位上。同事为他送别时,他略显疲惫的脸上却有着得偿所愿的笑容:“我请战了几次,现在国家需要我,这是医生的必然选择。”

    在施晓松的带领下,支援武汉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的行动支部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28名队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全力投入到战“疫”一线斗争中。

    作为感染管理专家,他率领感控组成员在医院内提前“踩雷”,查看每个环节的感控情况。他不关心自己,只担心夜以继日的队友们,临行前,施晓松将自己多年从业经验整理成厚厚一叠医疗救助资料,悉心发到每位队员手中,让他们有章可循,科学防护。“零感染、打胜仗,让队员平安返回,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施晓松对队员们的庄重承诺,更是他作为党员对初心使命的最好诠释。

“这次一定要让我上!”

    ——江苏省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苏大附二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旭明

    在第一批支援湖北召集令发出时,赵旭明错过了报名时间,一直心存遗憾。十天后,召集令再次响起,他第一时刻主动请缨,科主任考虑他爱人体弱、父母年迈,未将他列入名单。“这次一定要让我上”,他数次请战,决心坚定,医院党委最终批准。

    到达武汉当天,赵旭明申请第一批进病房,理由很简单:“我是共产党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他和另一位队员连续3个小时收治了15名重症患者。长途劳顿、连续工作将他的生理状况推到极限,结束工作时他的心率已达到140次/分,汗如雨下,头晕目眩,队员们劝他第二天休息,他说“轻伤不下火线,这点小困难不算什么”。

    到达武汉后的第二天,他所在的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已收满50位重症患者,而他始终冲在最前线。“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一腔热血,正如胸前这片红”,这是赵旭明的微博寄语,也是他的初心宣言。

病人的笑脸就是我的战斗动力

    ——苏州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路先锋”行动支部副书记、苏州市立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胡斯明

“80后”的胡斯明是苏州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中坚力量,作为“党员突击队”的一员,他率先前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进行支援,并凭借专业优势直接进入实战。

    从查房、制定治疗方案,到取咽拭子标本、抢救危重患者等,他都抢着参与,并协助当地医生共同梳理思路、调整方案、管理病区。救治工作异常艰苦,穿上防护服常常全身湿透、头晕缺氧,脱下片刻又是刺骨的冰冷。接踵而至的难题需要他时刻保持战斗状态,时常从早上8点一直忙到夜里11点,而他却乐在其中,因为自己的忙碌意味着有更多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他说:“病人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虽然患者看不清我们的脸,但一样能感受到我们的力量。医生党员就是要肩上扛着责任,心中充满仁爱。”

奋斗青春,不负韶华

    ——苏州市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霍仁超

    作为医护人员,霍仁超一直关注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展。在收到支援湖北的报名通知后,他立即提出申请,并表示:“如果不是第一梯队,下一批去也行,我很想‘逆行’一次!”

    当接到赴湖北正式通知时,他的护士妻子已怀孕5个月,正是最需要丈夫陪伴的时候。然而前方疫情紧迫,妻子选择全力支持他。

    抵达湖北后,霍仁超奋斗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用双手为患者清理呼吸道,近距离接触患者、问诊、带患者拍片……严密的防护服不一会儿就彻底湿透。勇敢的前行,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手机屏幕里妻子的照片是他心中的暖流。

    霍仁超说:“我们90后一直在温室下幸福成长,现在是时候为国家效力了。我相信我的孩子会以我为荣!”脱下白衣,他们是父母的孩子、家庭的支柱;穿上白衣,他们是勇敢的战士、生命的希望。 (朱佳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