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民:党务“老兵”书写基层党建高质量答卷张家港市老干部艺术团开展“我为祖国歌唱”活动徐雪娟:用我的绵薄之力让孩子们过得更美好携手62年 承诺用爱照顾她一辈子苏州名医缪遵义及其《温热朗照》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1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7-09

苏州名医缪遵义及其《温热朗照》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所谓时行之疾,无岁不有。其得之者,非必人人而尽然。至于大疫流行,则连床共榻,沿门阖境,互相传染,疾病既相连属,死亡亦且枕籍,此生人之大劫,医治之不容缓也。”

    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月,77岁的吴中三大名医之一的缪遵义在自己医学著作《温热朗照》“自序”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虽然距今已经过去230多年,而其语境仿佛就在当前。

    缪遵义(1710—1793),字方彦,号宜亭,晚号松心居士。吴县(今属苏州市)人,家居苏州颜家巷。出身书香门第、累叶科第、再世鼎魁、仕宦之家,祖父缪彤是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一甲第一名状元,官至翰林侍讲;父亲缪曰藻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一甲第二名榜眼,官至司经局洗马,诰授奉政大夫。母亲陆氏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科会元、状元陆肯堂(官至翰林侍读)的女儿;他的妻子陆氏又是陆肯堂的孙女。兄缪敦仁,乾隆四年(1739)己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弟缪近智,候选待诏。

    受家庭基因遗传与文化教育影响,缪遵义自幼聪明颖异,刻苦好学。雍正十三年(1735)考中乙卯科乡试举人,乾隆二年(1737)考取丁巳科进士,录用为知县。然而,他宦情澹泊,不忍远离年近六旬的父母,请假回乡侍养。母亲后来得了一种“异疾”,他于是“究心岐黄言”(道光《苏州府志》)。待等母亲病愈,自己则已经精通医理,于是干脆悬壶行医。

    或许会有人认为,古人学医似乎十分简单,弄通医理也并不是件特别难的事。其实不然,毋可误解。缪遵义能够精通医理,悬壶行医,首先是受到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宋朝范仲淹曾云:士大夫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良相治国,良医治病,两者都是儒家追求实现的理想境界。其次是受吴地文化影响,吴地医学蔚然成风,儒而兼医更为人推崇,明代状元顾鼎臣、清代状元陆肯堂都精通医学。

    吴地名医辈出,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经说过:苏州“有许多医术高明的医生,善于探出病根,对症下药”(《马可·波罗游记》);第三是受家庭的影响,他家祖上有个缪嗣寅(1686—?,字朝曦,号晓谷,缪遵义堂叔祖缪锦宣之子)对医学颇有研究,精通医理,曾经著有《伤寒尚论篇》《医方拔雾》。第四是刻苦好学,他潜心钻研前贤医学成果,曾经编著《伤寒集注》《伤寒三注》等。

    《温热朗照》是一部医治温热病的荟萃之作,他在“自序”中写道:“圣王御宇,太和翔洽,民无天札,物鲜疵疠,熙熙 ,咸登仁寿之域。其或阴阳愆和,寒暑失序,有气未至而至者,气既至而太过者。人生其间,起居不时,饮食不节,邪乘虚入,或随感而即病,或过时而窃发……至于大疫流行,则连床共榻,沿门阖境,互相传染,疾病既相连属,死亡亦且枕籍,此生人之大劫,医治之不容缓也。”明确指出人得疾病是“起居不时,饮食不节”造成的,而一旦出流行大疫,人命关天,医治刻不容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博览方书”,根据《黄帝内经》有关温热病的论述,以名医张璐论述为总例,汇集名医周扬俊、喻昌等20余家温热理论,以会讲的形式展开讨论,解惑明义。 (李嘉球 吴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