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场所食品安全隐患的思考与建议苏州乐园森林水世界
第16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4期:第16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7-30

宗教场所食品安全隐患的思考与建议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宗教场所是一类特殊公共场所,根据张家港市安委会统一部署,笔者参加了全市宗教场所的安全大检查,从中发现了这类特殊场所的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隐患。人们一般将寺庙、教堂等统称为宗教场所。像普通人一样,除非在旅游或过年时才会陪长辈进入寺庙进行朝拜和祈福,所以对寺庙的了解有限,对教堂的了解就更少了。而且除了特殊日期寺庙对信徒开放以外,平时一般不对外开放,造成社会的忽视,此外宗教场所的管理主要在民族事务宗教局,食品安全作为大安全的一部分也极易导致职能部门监管的忽视。

    根据检查情况来看,佛教寺庙无论大小或多或少都会对外开放食堂,因此涉及相关食品安全隐患。规模小的寺庙食堂较小,所以每年特殊节日才会对外开放堂食,规模大的寺庙每逢初一、十五以及有法事都会开放食堂供信徒用餐。而基督教堂或天主教堂一般不对外提供食堂,但在圣诞节这样的大节日信徒可能聚集在一起活动才涉及用餐,所以寺庙和教堂两类场所的用餐及食品风险是完全不同的。

    近年来全国各地寺庙也报道过相关食物中毒的事故,分析原因有些是因食堂从业人员携带副溶血性弧菌,加上操作不当导致的食物中毒,但归根结底主要是宗教场所食堂食品安全自身的不重视,以及不对外开放导致的监管部门管理缺失导致的,这些事故给宗教场所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

宗教场所食品安全特殊性

    及安全隐患

    食品原料来源复杂

    寺庙场所由于特殊性,有很多信徒捐赠蔬菜、大米以及其他食品原料,从此次检查情况看,除了寺庙内自己种植一些蔬菜外,仓库内有大量米面油都是信徒所捐赠的,一些装大米的蛇皮袋上无任何标识,据寺庙负责人称是农户家自己碾的米,还有自己压榨的菜籽油,这些原料虽说能找到来源,但无法证明食品的安全性,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就好比自己用葡萄酿制的葡萄酒,由于酿制过程无法保证工艺要求,最终所得到的葡萄酒内可能存在甲醇、甲醛等杂质,影响葡萄酒的安全性,在媒体上也经常看到饮用自己酿制的葡萄酒后中毒的报道,所以自酿葡萄酒是不被提倡的。

    食物构成以素食蔬菜为主

    寺庙场所提供的饮食一般都是素食,但有一些特殊情况,一些大的寺庙作为旅游景点后,经营形式发生变化,分开设置了游客用餐和寺庙内人员用餐场所,考虑到游客用餐需求,主要以快餐形式还会增加荤菜,笔者曾经去外地一个寺庙旅游用餐时发现,和人们日常的快餐店一样,也是荤素搭配,菜样丰富,这些对游客开放的餐饮项目需经许可才能对外经营。

    宗教场所就餐人员年龄普遍较大

    宗教场所除以旅游景区餐饮店形式对外经营外,食堂一般就餐人员相对固定,以信徒和香客为主,主要是举办法事的相关固定人员,其中以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加上肠胃功能较弱,一旦菜肴出现食品安全隐患,极易造成身体健康损害,就好比感冒年轻人吃点感冒药病就好了,但老年人可能还需要打针挂水。

    食堂从业人员无健康证导致食品安全风险

    每个宗教场所都有一个食堂,无论大小每天都要开火做饭,除了提供平日里的一日三餐,在一些特殊节日里,和农村家宴一样,这些食堂都要提供数桌到数十桌的信徒用餐,这时食堂都要从外面请一些人员回来做菜,这些从业人员都是从外面请的农村厨师,一般谁有空就找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甚至无法提供出有效的健康证明,一旦这部分人员本身为肠道传染病传染源,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则非常高。因此单单要求寺庙内人员办理健康证无法完全避免食品安全风险。

    食堂场所设施和环境较差

    从检查情况来看,大多数食堂相对于寺庙的其他功能区域显得不受重视,很多都像自己家的厨房间,有些甚至是水泥地,没有墙砖和吊顶,水池只有一到两个,且无法区分洗菜洗碗,无法做到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感染,食品进货来源和前文所述一样未做控制,没有餐具消毒柜,更不要说食品留样工作。这些所反映出的就是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松散,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

对宗教场所食品安全的建议

提升联动监管效率

建立起部门间联动机制,并以安全生产为契机,将各宗教场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情况按要求进行汇总,由具体管理的职能部门进行通报。有利于将所有场所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的处理措施进行梳理,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

    落实宗教场所食堂规范化建设

    宗教场所食堂规范化建设是保障游客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食堂硬件不达标问题的必经之路。落实食堂规范化改造,提倡明厨亮灶,让食品加工和烹饪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同时要制定各岗位食品安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制度,食品留样制度以及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等相应的制度,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管理。

    宗教场所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加强宗教场所主体责任,提升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任何工作都是一样,部门重视,领导重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加强宗教场所食品安全,首先是加强这些场所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其次是人员管理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卫生意识和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水平。一是监管常态化,通过内部自律制度,带动队伍规范化;二是定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培训,除学习最新的餐饮服务操作规范以外,还要加强五常法及色标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的学习应用;三是加强民间厨师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从业人员“红黑榜”制度,对无健康证、培训证,未按规范操作的厨师纳入“黑名单”管理并给予公示;四是控制食堂食品的来源,尽量减少信徒自制或赠送的食品,做好所购食品的进货来源登记。

    笔者认为,只有各级职能部门重视宗教场所食品安全风险,改善食堂卫生条件,落实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监管监测和风险预警,才能更好的保障寺庙内及游客的食品安全。

(李凯 萧铣)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