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江南生活典范 探索全域旅游“吴中样本”
第1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0期:第1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2-03

打造江南生活典范 探索全域旅游“吴中样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年来,吴中区以“泛休闲、轻度假、慢生活”为主题,坚持以环太湖生态文旅带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根本,以江南古镇古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突破,全域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文旅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享”全域旅游工作思路,探索“体制创新、品质引领,打造江南生活典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吴中样本”。11月24日,吴中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行列,而且是苏州市唯一一家。吴中区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呢?

全域旅游措施扎实

    吴中区在2019年11月首批通过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考核后,就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军,他们用七个“全”保证了全域旅游“吴中样本”的实现。

太湖公园

    构建“全体系保障”。成立党政一把手“双组长”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组建“主题明确,持续跟进”的专项任务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重点项目“补位式”领导机制;构建“常态运营,闭环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重点突破“短腿”要素,整合部门资源持续统筹发展。

    建立“全要素护航”。在省内率先编制实施《吴中区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6-2025)》;将全域旅游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设立每年5000万元的区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152个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扶持;制定“东吴旅游人才计划”,大力加强文旅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全方位服务”。近三年,实现高等级公路城乡全覆盖,构建“水陆空”立体式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区、镇、景点三级全域旅游体现人性化服务,A级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完成景区智能票务系统和旅游大数据中心平台,获评省智慧旅游示范项目。

    创新“全产业融合”。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姑苏二十四集、本色美术馆等旅游打卡地集聚人气;吴中“环太湖”国际竞走多日赛成为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的三大品牌赛事之一;度假区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7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个星级乡村旅游区,吴中区成功创建江苏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以度假区酒店集群为载体,打造“苏州太湖 会奖天堂”品牌,充实全域休闲度假体验。

    推进“全域化管理”。成立区旅游安全生产专委会,制定应急预案,旅游、市监、公安、消防、税务、物价等部门联动执法;志愿服务站实现A级景区和文体场所全覆盖;畅通投诉渠道,网格化管理答复;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宣传教育,形成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

    优化“全生态涵养”。制定出台《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规划》等专项规划和计划,实施生态空间保护和细化管控,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成功创建三山岛和太湖湖滨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展开“全角度宣传”。立足“眼底江南 心上吴中”旅游品牌,通过电视媒体、户外硬广及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多维度提升品牌影响力;整合打造四季旅游节庆,连续多年举办太湖文化旅游节和苏作文创峰会;围绕“苏作天工 根植吴中”主题,与故宫博物院、西安美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苏作工艺传承发展,扩大品牌知晓度。

全域旅游新意突出

吴中民宿

    政企联动的全域模式。吴中旅游涉及7个板块及关联管委会、14个国有(集体)平台公司、20余个管理单位。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的基础上,区政府整合各级属地政府、国有(集体)平台等多方资源,成立太湖旅游发展集团,率先将相关资产权限统一划入,实行“企业统一规划、资源统一管理、资产统一经营、市场统一开发”的建设思路,有效发挥和明确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引领旅游发展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

    规范扶持的民宿样板。实践“转型引领、标准规范、联合会办、备案登记、专项补助”的扶持管理措施,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共管、区镇联动、行业自律”的综合监管机制,出台《关于促进吴中区旅游民宿规范发展的实施办法》,组建联合会办工作组,突破公安、卫健、市场监督等机制体制的管理屏障,有效推动了民宿产业优质发展;目前备案民宿达262家,已形成多个民宿集聚区,并成立太湖民宿联盟,加速实现民宿行业自律,形成吴中民宿发展的新样板。

    “三位一体”的江南生活典范。吴中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数量多、密度大、等级高,位居江苏前列。秉承“发展保护两相宜,质量效益双提升”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路子。 直等历史文化名镇的历史文化和江南水乡风貌,明月湾等历史文化名村,以及太湖渔民习俗、直水乡妇女服饰、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传承、发展。“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完善新的产业格局,提升民生质量,成为苏州、江苏乃至全国的样本和范例。

全域旅游亮点纷呈

    生态涵养的多业融合。以建设国家级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为抓手,系统编制专项规划和生态保护行动计划;以重大文旅项目为牵引,引导涵养区旅游业与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体育康养、会展会奖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构建了长三角具有国际标准、江南特质的“生态+旅游业”多业融合发展模式。

    公共服务的优化升级。通过“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建成13个太湖驿站、27个游客服务中心,满足环太湖游客慢游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需求;构建了“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统分结合”的全域旅游三级集散服务体系;打造立体智慧服务体系,借助官方旗舰店、官方微信等多种渠道,为旅游者提供咨询、导览、导游、导航、分享评价、实时信息推送等智能化旅游服务。

西巷青蛙村

    全域发展的富民福民。2015年起每年投入7亿元改善乡村旅游经营环境,探索“乡村+民宿”“乡村+公司”“乡村+农户+公司”发展模式,推动民宿产业大规模发展,农户年均收入超10万元,直接和间接解决本地农民就业超5000人,100多家社会资本投资民宿,为农户增加房租收入超千万。投资2亿元改造完成舟山核雕村,入住门店达500家,年销售额4.2亿元。“白+黑”经济的融合探索。结合“姑苏八点半”苏州夜经济的工作部署,引领游客消费意愿,激发城市消费活力。推出“好物中国 心上吴中”2020吴中好物节系列活动,运用“直播+内容+带货”的消费模式,聚焦农特、旅游、文创等区域好物,带货超10万单,拉动吴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3286.9万;围绕“今夜‘吴’眠,精彩‘吴’限”品牌,紧扣太湖乡村、运河文化、江南古镇文化3大主题,投入区级财政资金5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本超2亿元,通过文旅新经济发展模式,带动全域经济的复苏和振兴。

醉江南的水乡古镇

    木渎(含穹窿山、藏书)是吴中区“一核一轴一带”布局中“生态文旅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渎古镇主打园林、水乡文化,突出“繁华”主题;穹窿山主推孙子兵法、宗教文化,突出“静隐”主题;白象湾主推田园、养生文化,突出“休闲”主题。在各自主题定位的同时,以乾隆皇家文化、吴越遗址文化等串联,做到互为补充,资源共享,在寿桃湖、天平山、灵岩山、木渎古镇、穹窿山、白象湾之间,逐步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让深度游的客人体验更多文化特色。

    直古镇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镇内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镇外湖、荡、潭、池星罗棋布,素有“五湖之汀”、“六泽之冲”的美誉,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也是全国第八个“国际慢城”。水八仙生态文化园正逐渐成为具有江南特色和水乡文化特色的生态田园综合体度假区的典范;飞 农旅用农趣发展农村旅游,用科技智慧提升农业发展;瑶盛耕趣农乐园为游客提供身、心、灵全方位的休闲体验,缔造都市绿色生活的新方式;澄湖航空飞行营地同时提供驾驶培训、飞行体验、私人定制等活动,满足人们休闲和娱乐的需求。

醉秀美的太湖乡村

    旺山,是国家5A级景区,拥有出尘的颜值、最幽的灵魂,是一处融山林植被、农业生态、田园村落、文创时尚于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三年来,旺山文旅风情小镇以“旺”为统领,以“离尘不离城,向旺的生活”为理念,打造了旺创意、旺文化、旺风情、旺产业、旺生活“五旺”板块,成为了文旅产业集聚地、苏州南城休闲旅游目的地、养生度假首选地,获得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案例”、“中国首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等30余项国家和省市区荣誉。

    东山是典型的江南古镇,拥有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全国旅游农业示范点等诸多荣誉。这里有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村落陆巷古村,天下罗汉两堂半之一堂的紫金庵,雕刻技艺巧夺天宫的雕花楼,还有康熙亲临的苏州著名园林启园等。站在莫厘峰上远眺,峰峦锦绣,太湖空蒙,点点渔鸥,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西山岛,地处“太湖之心”,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吴越文化为底蕴,太湖山水为主体,利用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林屋洞、石公山、明月湾古村、缥缈峰和罗汉寺,以及“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山)“碧螺春”的原产地,全方位发展旅游,从而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鱼虾”的旅游胜地。

醉吴地的文化宝库

    为展现吴地文化之魂,吴中区以“人文吴中、美丽太湖、诗意江南”为思路,在大运河畔全新打造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吴中博物馆),力争成为“领先的吴文化展示、研究和学习平台”。

    吴中博物馆坐落于澹台湖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宝带桥遗产点西南侧。由当代著名建筑师程泰宁院士任总设计师,从高处俯瞰呈现一个“吴”字。博物馆一楼主要用于临展、教育和公共服务;二楼主要设置常规陈列,以“考古探吴中”与“风雅颂吴中”的专题展览形式,对学术意义的“吴文化”及“吴地文化”进行相对全面的解读。吴博还设置有教育中心、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文创商店、咖啡馆等公共活动空间,已成为一座“高水平、有特色的区域文化综合体”。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