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吴中样板”而继续奋斗
第0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7期:第08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1-03-04

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吴中样板”而继续奋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年来,吴中区在省、市两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泛休闲、轻度假、慢生活”为主题,大力推进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优化提升,全域旅游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19年12月,入选江苏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12月,正式获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起点,吴中区不断总结经验,为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吴中样板”而继续奋斗着。

多措并举 共建全域旅游

    全域时代,吴中立足“最太湖”的禀赋、“最江南”的文脉、“最生态”的环境,以全域发展为理念,着力打造江南特色的湖滨旅游度假目的地。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产业定位、加强政策扶持,构建全流程保障机制;旅游交通体系全面完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旅游厕所革命顺利推进、旅游标识系统更新完善、智慧旅游体系成效显著,形成全方位服务体系;加快文旅融合、推进体旅融合、促进农旅融合、深化商旅融合,深入推进全产业融合;加强安全监管、完善执法机制、畅通投诉渠道、开展志愿活动,打造全域化管理模式;立足“眼底江南·心上吴中”旅游品牌,整合全区资源,开展全角度宣传;以共享共建为核心,大力完善要素配套、推进全员参与及工作创新,成就吴中经验。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重点在于解决制约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探索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性经验。吴中区通过对自身发展优势的挖掘和对创建模式的提炼,总结出政企联动、民宿样板、三位一体的示范意义,以及生态涵养、公共服务、富民福民、夜间经济的创新亮点,形成了“文旅融合、城乡一体、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工作思路,“体制创新、品质引领,打造江南生活典范”的“吴中样本”,并得到了国家认可。

激活文旅资源 厚植“人文吴中”精神气质

    近年来,吴中区以乡村振兴为根本,以江南古镇古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突破,脚踏实地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临湖镇灵湖村黄墅自然村,将江南小乡村的夜晚装扮得别有一番风味,打造成了苏州市唯一一个以森林为主题的夜市——森“灵”集市,为游客们带来实地沉浸式夜游体验。村里还将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建起“灵湖农业创意产业馆”,打造“水东五将”文创品牌等,让乡村更有生机。

    太湖山水之间,散落着众多像黄墅一样的村落。为了激活乡村活力,吴中区凭借其突出的自然资源禀赋,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农文商旅四产融合发展,彰显出农村产业发展的创造之美。越溪旺山村是长三角闻名的农家乐集聚区,如今也正在转型,并把目光投向了“农文旅”融合发展上,一大批文旅项目被吸引到旺山。

    去年8月,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除了旺山文旅风情小镇,位于度假区中心区的太湖体育运动休闲小镇也成功入选。太湖足球运动中心更是成为2020年中超联赛苏州赛区8支球队的生活和训练驻地,“太湖足球”正成为吴中旅游的新名片。

    太湖好山水孕育好风景,还孕育好手艺。2020苏作文创峰会就在吴文化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苏作工艺和文创产业的“嘉年华”,峰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成为独具吴中特色的文化品牌。

    通过进一步巩固吴文化在区域内的精神内核地位,吴中围绕自然山水、保护历史古迹、传承传统技艺,与现代城市精神相融合,以大运河文化带打造为契机,让独特的“文化内核”不断积淀“人文吴中”的精神气质。

聚力城市业态提升 打造高品质文旅高地

    最近,吴中高新区好消息不断,运河吴中段两岸涌动着蓬勃发展的生机,正在按照吴中区“一核一轴一带”总体布局,坚持“城市更新、产业升级”两大主线和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引领推进“一区三园”建设,做强“中心城市核”核中之核,奋力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核心区和高品质旅游区。

    吴文化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规划展示馆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苏州保利大剧院,都在这里,呈现出现代建筑的美感,高耸的东吴塔与中润苏州中心相映成趣。

    特别是吴文化博物馆,通过陈展、文字、实物、影像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特色,围绕“考古探吴中”和“风雅颂吴中”两条文化脉络,集中展现吴地广博的物质和精神内涵,成为提升吴中区文化品质、优化城市形象、促进对外交流的新窗口。同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吴地文化资源,做优文化产业,为繁荣苏州文化、讲好苏州故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聚焦“核中之核”定位,吴中高新区不断提升城市业态、形态、生态,彰显“城市魅力”。依托宝带桥、澹台湖景区、公共文化中心、凤凰文化产业园等构建“大运河文化带”,打造城市“游憩中心”。“两大十字轴、一条文化带”城市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商务、文化、游憩、高端产业“四大中心”加速成型。

    去年,吴中高新区更是以“颜值提升”为行动目标,推进宝带路城市中心景观改造,不断刷新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真正肩负起中心城区的“颜值担当”,让吴中高新区成为宜居宜业、富有活力、智慧人文的品质之地和旅游休闲购物胜地。

践行保护中发展 建设高标准“太湖生态岛”

    拥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的金庭镇西山岛,集吴中区山水之精华,是苏州乃至长三角、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后花园”。吴中区根据苏州市定位要求,将西山岛建设成高标准“太湖生态岛”。金庭镇坚守生态红线,不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秉持“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发展,精准对位“环太湖生态文旅产业带”生产力布局,积极践行环太湖生态“加减法”,绿色生态基础厚实,走出了一条“见绿又生金”的发展之路,一座高标准“生态岛”正崛起于万顷太湖中。

    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是金庭镇打造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亮点,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周边民宿及农家乐品质,带动旅游业发展,使太湖生态岛呈现“云雾蒸腾的山,清澈可人的水,风景如画的村”的景象。

    提升生态人居水平。西山岛北端的张家湾是东村的一个自然村,正在建设“美丽村庄”,其道路、景观绿化、小游园、WiFi系统等设施一一完善。张家湾村的变化只是金庭镇生态人居水平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区镇三级政府持续加大生态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先后建成太湖大桥复线、43公里环岛公路、45公里森林防火通道和76公里农村村庄道路。生态人居水平不断提升,生态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生态立岛的理念深入人心。

    打造“生态+”特色产业优势。深藏在西山岛最西端的柯家村,因环岛公路的开通一下成为热门旅游休闲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如今,柯家村已有农家乐(民宿)7家,当天可住宿游客人数达150人左右,餐饮可同时接待人数更是超过300人。

    金庭镇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培育出一批网红打卡地,将自然山水、古村古迹和田园风光有机串联起来,不断探索创新“生态+农文旅”新模式。通过打造农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特色农品变文化商品”;深入挖掘“农文旅”产业链,实现“农业劳动变体验活动”;大力提升生态文化内涵,助推“绿色平台变生态品牌”,生态农文旅模式实现生态产业化经营。

传承文化寄乡愁 擘画千年古村未来

    人们驱车从环太湖大道驶入东山镇,眼前的山水如一幅水墨画卷,总让人不自觉地把车速放缓下来,因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陆巷村就掩映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陆巷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却至今保持着初建时的格局。村中古街、祠堂、牌坊、宅第……在粉墙黛瓦的民居群中,鳞次栉比。古建筑上,砖雕、木雕、石雕、彩绘油漆,修旧如旧;新建的民居、农家乐和民宿的外立面,也被特殊的工艺做旧处理,和古村风貌保持一致。

    近年来,由吴中区和东山镇两级投入超过1.2亿元,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将村里一街、六巷、三座牌坊全部修缮,并对惠和堂、遂高堂、会老堂、宝俭堂等多处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目前村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已超过30处。

    寻味乡愁,除了文化的根脉,还有舌尖的记忆。陆巷面朝太湖,背靠莫厘峰,村里5000多亩土地和林地上出产的碧螺春茶、枇杷、杨梅、洞庭红橘等特色农作物,依然是村民们重要的经济来源。

    陆巷的美,更因太湖之美而美。通过前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已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前年,村里又通过退养改种,退出了近500亩的太湖水产养殖。“只有太湖美,才有陆巷美!”在村里经营民宿的于建玉由衷感叹。

    目前,村里正在通过加快人居环境整治,综合开展古民居保护、河道保洁、林地养护等工作,力争把陆巷村打造成一个高品质景区,为推进全域旅游优质化打好基础,让“乡愁之旅”更加耐人寻味。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