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为卒中高危人群撑起保护伞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44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7-11-16

全力为卒中高危人群撑起保护伞

访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春风教授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目前,脑卒中已经上升为我国第一位致死致、残性疾病,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70万,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约130万,平均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针对这一重大疾病,苏州市开展实施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明确以区域为单位,整合多科力量,建立卒中救治体系。同时,通过社区筛查和干预把“卒中拦截坝筑在上游”,在病发作前便于有效干预。
    据悉,今年一到三季度,苏州全市心脑血管疾病筛查,通知辖区内50岁以上怀疑高危对象369437人筛查。通过“面对面”形式已对296755人进行筛查,51351人明确为脑血管高危。其中脑血管高危人群中已有7619人接受了颈动脉超声检查。
    江苏省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春风教授介绍,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四高的特点,给患者本人、家庭、社会及国家带来严重的负担。为此,围绕苏州市卫计委健康市民531工程卒中中心建设,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团队在学专科建设、人才培养、诊疗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为苏城百姓健康服务。
优势互补,加盟顶尖专科联盟
    年近七旬的王先生生活惬意,一天在和同伴打麻将时突发右侧肢体乏力,从座椅上跌到在地,伴小便失禁,当时就失去了意识。邻居连忙拨打急救电话,随后被120紧急送到吴江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脑栓塞,由于病情危重,紧急转入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救治。患者当时神志不清,无法言语,右侧肢体完全瘫痪,明确诊断为脑栓塞、心房纤颤,病情凶险,致残致死率高,如不短时间内将血栓取出,开通闭塞动脉,后果不堪设想。幸运的是患者发病后没有耽搁,在最短时间内转至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在脑卒中黄金救治时间窗内。
    苏大附二院是中国卒中学会综合卒中中心、卒中中心、苏州市卒中救治中心挂牌单位。在此基础上,神经内科团队加强专科协作,加入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与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团队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神经系统疾病专科联盟医院之一。
    该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全国神经病学顶尖水平,联合全国顶尖的专家团队,取长补短,共同为苏城的老百姓带来最新最好的诊疗技术。同时,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也是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依托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的支持,参与了多个国际、国内的大型多中心卒中相关临床研究,并承担了部分研究的省内牵头主导工作。
    苏大附二院卒中患者溶栓、大血管闭塞取栓治疗方面省内领先,溶栓率已达到60%左右(据全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院平均溶栓率是10.1%),其中存在大血管闭塞并桥接取栓的病例占15%,成功救治了大量卒中相关的危急重病人。在江苏省内率先采取近端保护技术低风险开通慢性颈动脉闭塞,明显改善了患者认知、慢性缺血的情况,降低了卒中复发,为这类高危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希望。
    在苏州531工程的推动下,经过这些金标准治疗,使得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改善了患者生存预后,造福地方百姓。
改变诊疗模式,注重精准医学
    多年来,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团队逐步改变传统治疗模式,从过去的单学科治疗变成了多学科团队协作,在老一代脑血管病专家包仕尧教授的指导下,刘春风教授带领的脑血管病团队与神经外科、影像诊断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超声科、康复科等科室紧密合作,从危险因素的控制到血管的多模影像检查,从药物基因组学到急性期康复,全面系统的管理患者。
    注重精准医学,科室开设了脑血管专病门诊、抗凝门诊,从病因诊断到药物治疗,利用基因筛查、相关指标检测,精确的指导脑血管患者二级预防。针对脑卒中病人的具体病情和不同阶段,制定集医疗、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方案,制定针对性的出院干预计划和家庭护理指导方案,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大大减轻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加强团队建设,注重临床科研
    科室选送多名业务骨干到美国、澳大利亚、国家临床中心等国际、国内一流综合卒中中心、脑血管研究中心进修学习,并与学习单位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近五年来,苏大附二院脑血管病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百余篇,总影响因子达上百余分,获得国家、省、市级基金十余项,获得课题资助2000余万。
    苏州医学会神经病学脑血管组组长、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曹勇军和尤寿江主治医师开展的苏州地区脑血管病多中心观察性研究(SUMMITS),不仅发现了与临床预后不良的一些实际操作简便易行的危险因素,同时在这个多中心研究中也发现苏州地区卒中病人出院后随访率非常低,而重视患者随访是二级预防管理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该研究为苏州地区二级预防提供了指导和改进方向。依托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平台,将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把临床发现的问题进行机制研究和治疗探索,将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以科研促进临床诊疗工作提升。
互联网+下的脑血管急救APP
    今年10月12日,“天坛急救APP”项目启动会在苏大附二院顺利举行。该项目是由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牵头,国内多个分中心参与的“十三五”慢病重点专项《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关键技术与流程改进研究》,苏大附二院成为首个启动卒中急救APP的全国示范中心。
    刘春风教授介绍,通过该信息平台,脑卒中患者在通过救护车送往医院的路上,医生就可以在手机APP上收到患者的初步评估情况,并开始准备接诊。患者从发病、到院、做必要的影像检查以及各组急救人员到位情况,都将实时更新在APP上,节约信息传递时间,最大程度为患者争取发病后的黄金抢救时间。
    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苏州市脑卒中急救体系,使急救APP与苏州脑卒中溶栓地图有效结合,建立科学的卒中急救转运机制,畅通院前院内衔接与绿色通道,缩短院内急救门-针时间,从而推动苏州地区卒中急救转运的规范化、标准化。
开展义诊宣教,强化卒中防治理念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脑卒中、痴呆及失眠的正确认识,同时践行强身健体、从我做起的观念。今年9月,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在石湖举办科室迷你马拉松比赛,以实际行动来告知大家适当的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公园游客纷纷驻足观看,这场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赛后,刘春风教授带领的神经内科团队还为广大
    市民开展了“改善睡眠、防中风、防痴呆”义诊咨询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得广大群众对脑卒中、痴呆及失眠有了更全、更新的了解,在场的群众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苏大附二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经常组织展开多次卒中相关义诊、红手环活动,并深入社区、乡镇医院培养医生业务能力。通过这些宣教活动,让基层医生、普通民众对卒中救治的概念和时间意识越来越强。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的研究发现通过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90%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所以加强卒中相关科普和最新诊治成果宣传尤为重要。科室创建了神经内科和卒中中心公众号,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实时更新最新研究进展、治疗成果,卒中相关活动介绍和卒中防治宣传,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最新、全面的卒中相关的科教信息。卒中发现越早,对治疗越有帮助,生活中请牢记“FAST”判断法:F即face(脸),笑一下,看看嘴歪不歪,脑卒中患者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患者也无法正常露出微笑;
    A即arm(胳膊),举起双手,看是否有肢体麻木无力现象;
    S即speech(言语),请重复说一句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T即Time(时间),明确记下发病时间,立即送医。
    刘春风教授提醒,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尽早送往医院。
小贴士:
    如何判断您是否为脑卒中高危人群?
    目前我们所说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两类人群,符合其中一个就是脑卒中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以往没有脑卒中病史,但具有多个脑卒中危险因素。具体有以下危险因素:①高血压病;②房颤和心脏瓣膜病;③吸烟;④血脂异常;⑤糖尿病;⑥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⑦肥胖(体重指数BMI≥26kg/m2);⑧有卒中家族史;只要有其中3项及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可以算是脑卒中高危人群。
    2、有脑卒中或小中风病史的人群。
(梅嘉 朱佳范)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消费者周刊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苏州盘胥路485号   邮编: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