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不朽

--张山头红军墓群安息1343位将士番号的“六部曲”

作者:张金锭 观看: 265       赞:

张山头,地处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坐落在闽北党政军机关成立地坑口村和闽北苏区首府大安村的结合部。这里海拔约800米,地形壮观,地貌奇特,遍地是红色的宝地。

红色宝地张山头,红在1343红军将士墓群地,红在中央红军部队番号集中地,红在方志敏、黄道、粟裕三位革命家留足迹地,红在张山头红军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红在张山头红军中医院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地。

挖掘研究张山头红军墓群安息的1343位将士番号,发现“六部曲”构成了多角度、多序列的历史画卷和深刻内涵。

第一部曲,闽北红军独立团。中共

崇安县委于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领导了两次上梅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了16支民众队,并于1929年10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55团。从此,红旗漫卷武夷山下。

1930年5月,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府成立,下辖18个区苏政权,其中有3个区苏建在江西铅山、上饶、广丰南部的边界,推动了闽北与赣东北根据地从靠拢到联络。

1930年7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邱泮林来到崇安。27日中共崇安县委召开扩大会,邱泮林传达了党中央将闽北、赣东北两块根据地合并,调闽北红军到赣东北组编红10军的决定。10月,崇安工农红军55团和教导团1500多人开赴赣东北,编入方志敏创建的红10军。至此,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根据地的党组织和红军正式划归赣东北省委领导。两块根据地正式合并,实现了闽北与赣东北根据地从联络到合并。

时值蒋介石发动全国性的反革命“围剿”,国民党福建省防军配合国民党江西上饶和铅山两个团,对闽北根据地发动全面攻击,崇安苏区处于危急时刻。方志敏想崇安苏区之所想,急崇安苏区之所急,从红10军崇安籍指战员中组成一个独立团,取番号“闽北红军独立团”,赶到崇安苏区执行反“围剿”任务。

闽北红军独立团谢春篯和潘骥两位团长,是方志敏先后指派到崇安苏区指挥反“围剿”的团长。1931年2月和3月,作战地址在张山头沙渠洋展开。

当年的沙渠洋,是保卫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坑口村的军事要地和作战腹地。这两位红军团长,指挥作战在沙渠洋,牺牲在沙渠洋,安息在张山头红军墓群。

第一位红军团长谢春篯。1931年2月25日,谢春篯率领闽北红军独立团驻守沙渠洋,任务是把国民党军阻击在沙渠洋以南,确保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从坑口村转移到闽赣边山高林密的“五府岗”隐蔽。

在沙渠洋阻击战中,谢春篯根据地形地貌,采取有效的战斗策略,一边阻击敌人,一边保存兵力,把敌人主力拖住在两侧,一度将敌人主力压住。但就在战斗即将结束时刻,从敌人阵地方向飞来一颗炮弹,落在谢春篯团长身边。随着一声巨响,这位从赣东北红10军走来的英雄团长,不幸壮烈牺牲在沙渠洋阻击战场上。谢春篯的名字,从此留在了张山头红军墓群。

第二位红军团长潘骥。1931年2月下旬,方志敏获悉谢春篯在沙渠洋指挥作战中壮烈牺牲。他火速从红10军中派出潘骥日夜兼程赶到张山头,接任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职务。

潘骥团长率领闽北红军独立团,在沙渠洋又一场阻击战中,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迎战国民党福建省防军钱玉光旅。双方展开多场激烈战斗,闽北红军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消灭了一批敌人。但也是在阻击战接近胜利之时,一颗流弹射中潘骥团长的脸部,顿时流血如注。指战员们火速把潘骥团长抬到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抢救,但因为伤口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第二部曲,中国工农红军第10

军。由方志敏等创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简称“红10军”,是方志敏为首创建的赣东北第一支工农红军,1930年7月成立。1931年春,红10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恰在此时,崇安苏区局势吃紧,要求红10军派兵援助。方志敏急速率领红10军出师崇安苏区,一面解除崇安的紧张局势,一面补充红10军的供给。

1931年4月27日,方志敏的红10军3个团5000余人,从横峰出发,经上饶,过信江河,翻越闽赣边的温岭头,4月30日到达崇安苏区张山头红军墓群南面的坑口村,与闽北红军独立团会合。5月1日,红10军包围长涧源敌炮台,采取挖地道的打法攻克炮台,消灭敌人一个连,扫除闽北分区委机关驻地前沿的碉堡。5月3日,方志敏亲自指挥,闽北红军独立团配合,围攻崇安县赤石商业重镇,与国民党林秉周旅激战3个多小时,击溃敌人,占领了赤石镇。此战,缴获敌军大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没收了地主和土豪财产,筹集银圆10万元,黄金3000余两,解决了红10军的给养问题。接着,红10军回到坑口村休整,一为胡烈团政委和牺牲的指战员召开追悼大会,寄托哀思;二将红10军牺牲在崇安的干部战士安葬在张山头红军墓群。

1932年9月上旬,为了执行赣东北省委“从争取战争的胜利中来扩大闽北苏区,特别是着重打通闽北与赣江北两个苏区的联系”的重大使命,方志敏等率领红10军,于9月14日从闽赣边分水关进入闽北苏区首府大安。方志敏与黄道久别重逢,共同决策第一仗再度打下赤石商业重镇,第二仗打下星村茶业重镇,第三仗打下浦城县城。

红10军二进闽北苏区作战,军事上消灭了国民党军3个团又1个营,挫伤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敌人的元气,战绩辉煌,影响重大。政治上收复了全部失地,开辟了大片新区,稳定了闽北苏区局势。经济上缴获黄金3000两,银圆10万元,筹款50余万元,获得苏区紧缺的西药、食盐、布匹等物资。

红10军二进闽北崇安苏区作战,方志敏加深了对张山头红军中医院和张山头红军墓群的情怀。第一,将红10军二进闽北崇安苏区作战的伤病员安置在张山头红军中医院治疗,并亲自到张山头红军中医院看望和安慰红10军的伤病员;第二,将红10军在二进闽北崇安苏区作战牺牲的指战员,安放在张山头红军墓群。

第三部曲,中央红军七军团58

团。1933年4月,中央人民委员会在瑞金召开第四十次常委会,中央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为争取这一广大地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决定将闽北苏区从闽浙赣省份出,划归中央苏区,“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致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同年5月,由革命家黄道打造的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包括崇安、邵武、光泽、建阳、浦城、建瓯、南平、顺昌、政和、松溪等,走进由毛泽东主席创建的中央苏区闽赣省。

1933年6月,中央苏区闽赣省委在提出关于创造红军七军团的同时,将闽北红军独立师1800余人调到闽赣省,编入红军7军团58团,成为中央红军7军团一支主力部队,归中革军委指挥。这是闽北崇安红军的光荣,也是闽北崇安苏区的骄傲。

1933年10月,中央苏区闽赣省驻地黎川被敌占领。1934年1月,以黄道为首组成的中共闽赣省委工作团,由黄立贵率领红军7军团58团护送黄道到闽北苏区首府崇安县大安,红军7军团58团留在崇安苏区。

张山头,是闽北苏区首府大安所在地的重要门户。这支由黄立贵任团长、陈一任政委的58团,从1934年1月到1935年2月,主战场在张山头,主要职责:一是保卫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的大安,二是保护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还在崇安苏区10多个区苏作战,到过光泽、顺昌、邵武、浦城等部分苏区作战,取得许多重大的战绩。黄立贵被誉为“威镇闽赣的虎将”。

1935年1月初,张山头战斗打响时,国民党军45旅的进攻火力十分凶猛,敌军用大炮猛炸,山头上树木茅草烧了,成了一片火海。58团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大量消耗了敌人的体能和弹药。当敌人冲到山峰,发现四面是断崖峭壁,没有退路。黄立贵、陈一抓住战机,集中火力向敌群射击,把敌人阻击在绝路上。国民党军进攻张山头宣告失败。

这场阻击战虽获大胜,但58团政委陈一在战斗中脑部和胸口中弹,送到张山头红军医院抢救无效牺牲,连同58团牺牲的指战员都安息在张山头红军墓群。

第四部曲,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

先遣队。1934年7月,中革军委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号,由寻淮州任总指挥,乐少华任政委,粟裕任参谋长。8月,先遣队在寻淮州、粟裕的指挥下,经历了“进击闽中”“福州战役”“进发闽东”“走进闽北”的战斗。这支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时,粟裕将在沿途作战受伤的100多名伤病员,安置在张山头红军中医院养伤治疗。其间,因治疗无效病故的指战员,安息在张山头红军墓群。

第五部曲,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

1935年仲春时节,红军挺进师粟裕师长率领红军挺进师500多人,从江西上饶县禹溪乡越过闽赣边寮竹关,进入崇安境内,专程到张山头北面山连山的车盆坑,与中共崇安中心县委书记曾昭铭见面,双方就坚持游击战和彼此配合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挺进师将马长炎带领的特别能战斗的30多人分队留在崇安,编入闽北红军独立师第4团。闽北将抗日先遣队在张山头红军中医院治愈的伤病员,编入红军挺进师继续北上抗日。

第六部曲,闽北红军独立师。1935

年1月,闽北分区党政军机关从大安撤出上山,标志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进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2月,经闽北分区委同意,以7军团58团为基础,在坑口的长涧源重建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下辖4个团、1个纵队,成为闽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主力部队。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从政治、军事、经济上三管齐下,实行全面封锁。在军事上,集中国民党第76师、121师、56师和闽赣两省的保安团,共10万兵力,把“清剿”重点放在武夷山。而在政治和经济上,国民党军队采取移民并村、强化保甲制度,实行“一户通匪十户连坐”,对粮食和食盐等物资实行严格封锁,以切断红军游击队同群众的联系,断绝红军游击队的物资接济,妄图把闽北红军游击队困死饿死在武夷山境内。

闽北红军游击队在闽赣边境内,依托“分水关”“温岭关”“寮竹关”“岭阳关”“桐木关”“焦岭关”“观音关”“谷口关”“童子关”等9个关,靠信念当家、靠群众当娘、靠深山周旋、靠山洞当房、靠草地当床、靠野菜当粮、靠树根当药,经住了“生存关”“战斗关”的考验,完成了与敌斗、与天斗、与地斗,胜利度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当年以武夷山为主阵地、中心地的三年游击战争,主战场在“坑口一线”“张山头一线”和“黄龙岩一线”。闽北红军游击队在游击战中受伤、生病的伤病员,大多送到张山头红军中医院治疗,在战场牺牲和治疗无效病故的红军指战员,大多送到张山头红军墓群安息。闽北红军独立师番号,是张山头红军墓群1343将士番号数量最多的一种番号。

研究红军番号,学史知史爱史。张山头红军墓群安息1343位将士番号的“六部曲”,将载入中央苏区闽赣省红军番号序列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