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路上的“追光者”

--记全国“最美公务员”、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副院长余崇斌

观看: 123       赞:

2月4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评选发布20名“最美公务员”,武夷山市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四级高级法官余崇斌被评选确定为“最美公务员”。

“获评最美公务员,既是对我的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是激励我砥砺前行、继续奋斗的动力。”余崇斌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我爱武夷山,所以我要尽其所能服务于这片满眼青绿的土地。未来,我将保持赤子之心,牢记职责使命,以‘如我在诉’的意识为民司法,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个案件,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守护好绿水青山。”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司法护航 守护生态颜值

“之前通过网络搜索,知道金线兰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可以做药材,就到国家公园里去采摘,但不知道这是犯法,是要坐牢的。我很后悔,我认罪认罚,今后肯定不会再犯这种错了!”在法庭上,私自采摘野生金线兰等植物的滕某悔悟道。

这是武夷山市法院在2021年11月创新设立全国首家以“国家公园”命名的人民法庭后,审理的首例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刑事案件。

案件虽然顺利审结,被告人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但作为该案审判长的余崇斌也陷入沉思:武夷山是国家公园腹地,兰科植物2021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如何从源头预防群众因不懂法而触犯法律红线?为此,他组织法官到国家公园范围及周边村庄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向村民普及常见珍稀动植物、典型案例、法律规定等知识,从而让村民知法懂法不犯法。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守护国家公园的队伍中来,余崇斌首创了“萱草花·夷路同巡”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司法巡护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国家公园,形成司法护航国家公园的最大公约数。

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专职副会长方垂弘点赞称:“萱草花”是司法服务国家公园的首个志愿项目,体现了法院的担当作为,能够有力促进当地群众了解国家公园以及参与生态环保行为。

2021年11月,立足“国家公园”的地域特点和司法需求,余崇斌推动设立首个以“国家公园”命名的建制法庭--武夷山国家公园人民法庭,并创新“三绿”生态司法工作网络,以最严密法治守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亮“绿灯”,畅通联动审理快车道,高效审理生态纠纷,积极对接生态相关职能部门,为“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企业、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布“绿网”,强化山水林田湖综合保护意识,筑牢多元治理“防护堤”,确保司法保护生态全覆盖、无死角,全力打击破坏生态犯罪;护“绿码”,注重司法修复生态功能,原态修复、异地修复、代偿修复综合运用,落实“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推进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

2022年12月,在星村镇九曲溪畔,一起涉林案件巡回审判吸引来许多周边村民的围观--被告人王某违反国家保护森林法律法规,未经批准,在国家公园范围内故意毁坏林木以方便茶树生长。

对这起案件,余崇斌没有停留在就案办案,他带领生态审判团队选择到案发地开庭,将审判作为普法教育的课堂,依法惩处的同时,引导国家公园居民树立生态保护第一、全民公益性的国家公园理念,推动实现国家公园与群众互惠共生。

2023年,这起案件入选“福建法院生态环境审判十大案例”。

守正创新 提升审判质效

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是全国唯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汉朝时期王城遗址。武夷山市五夫镇是朱子文化遗存最多的地方,有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

在工作中,余崇斌积极挖掘朱子文化精华将之融入法院工作,带领专班在2022年首创“八字”审判工作法,以“问源”“扬和”“谕理”“循法”四式,解锁审判工作新路径。此后,他还结合多年审判经验,在“八字”工作法基础上,将朱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思想引入司法裁判过程,与现代司法理念相结合,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法官裁判素养指引。

在余崇斌的推动下,武夷山法院创设性地将朱子思想、武夷山当地“摆茶”习俗、武夷茶文化等融入司法调解,推行具有地方特色的“摆茶调解法”,在沁人心脾的芳香茶气中,让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把事聊到“点子上”。

“既要保护好文物本体,也要同步保护好周边整体风貌。”为了更好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保护好文化遗存,余崇斌经过认真调研,总结形成一站式服务、一体化保护、一脉性传承的“三一”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以闽越文化、朱子文化为着力点,分别在闽越王城遗址兴田镇、朱熹故居五夫镇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巡回法庭”,推动出台《城村汉城考古遗址公园司法保护十项措施》,促成武夷山市文化遗产协同保护机制。

不仅如此,他还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法官担任五夫镇、兴田镇的“法律特派员”,每月驻村一次,将纠纷预约调解、调查阵地延伸至村落。

躬身实干 擦亮为民底色

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

从2008年走进景区法庭、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余崇斌便只顾风雨兼程、与民为亲,积极落实各项便民利民举措,用公正裁判写下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用真情服务擦亮司法为民的鲜明底色。

“这是我的地,我要把这些茶树拔掉!”

“这是我的茶树,种了十几年,不能拔!”

早些年一起茶农间发生的土地茶树纠纷,双方僵持不下、剑拔弩张。

面对这起纠纷,余崇斌详细了解纠纷起源,进行评估分析,并启动诉前解纷程序,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到现场勘查,召集双方当事人现场调解。

调解中,基于双方的亲戚关系,余崇斌从亲情角度出发,从事理、法理、情理多角度释法析理、耐心引导,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方案:土地和茶树交由土地权属人陈某民处置,陈某民向陈某亮支付一定款项作为茶树补偿款。至此,茶山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茶叶是农民增收的“金叶子”,旅游是武夷山一张亮丽的名片。

为了服务好茶旅产业发展,余崇斌带领审判团队设立“三茶法治驿站”“共享法庭”,高效审理涉茶纠纷,为茶农提供法律服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总结并实践“513涉旅审判工作机制”,做到“纠纷发生在哪里,法官就出现在哪里”。

资料显示,余崇斌妥善审理各类案件2000多件,连续多年案件质效均居全院第一。他也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平安之星”、福建省“十大法治人物”等荣誉。其审理的一起网络名誉侵权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优秀案例分析”。2022年9月,他获评福建省审判业务专家。

工作多年来,尽管工作岗位在变,但余崇斌的初心未改,无论是审判台前激扬青春书写公平正义,还是普法路上的执着和真情,他始终坚定司法为民的真挚情怀,始终秉持人民法官的责任担当,依法公正办案,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余崇斌表示:“不论在哪个岗位,我都会忠于职责、一心为民,竭力守护法律尊严,彰显公平正义,做法治道路上的‘追光者’。” (裴礼辉陈宇琦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