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余年的非遗盛会人气十足2>
观看: 80      
赞:
竹木制品、苗木花卉、民间土特产及各类中草药……15日-17日,武夷山“柴头会”现场几百个摊位就地搭起,品类十分齐全,各种地摊纵横交错又充满秩序,走在街头,无论是商贩还是赶会的,脸上都洋溢着笑。
“为了占个好位置,我一大早就来了,天气暖和了,赶会的人也越来越多。”摊主张记梅笑着说,这两天生意不错,带了几十斤的地瓜干都卖完了。
柴头会在武夷山已有400多年历史,起源于明末,沿袭至今。每年农历二月初六,来自武夷山各个乡镇的农家朋友集聚于此,带着自家生产的木制农具、简易家具、各种农作物的种子、自采自制的青草药材和少见的野菜等物品在市集上交流出售。它最初是为城乡农民在每年的春耕春种前提供一个农资交换的平台。由于传统农耕工具主要为竹木所制,所以该商品交易活动被形象地称作“柴头会”。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去‘赶圩’。”对于福州的张先生一家来说,逛“柴头会”是在寻找一种乡愁。“这次还特意带孩子过来感受这里的烟火气,体验一下我们小时候赶会的那种心情。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买东西只知道从网上下单,还是这样的集会接地气。”张先生说。
在西门头清献大道,各类花卉苗木满目葱茏,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各个摊位前都摆满了一捆捆笔直粗壮、绿油油的树苗,有茶树、金桔、无花果、葡萄等传统果树,任顾客挑选,不少顾客向摊主询问苗木价格及一些种植方法,商家们热情地向顾客展示、推介自己的苗木,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景象。来自浦城的熊先生每年都会来到这里购买果树树苗,今年他又买了枣子、柚子等苗木准备回家种植。
“这个竹篮多少钱?编得真好啊,可以装茶点,还可以装茶具,这种竹编的手工艺品我很喜欢。”在建阳开茶业店的林女士一行人是特地赶来淘宝的,“还有这个小竹篓我们也要,给我们拿四个。”衷大爷的摊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竹木制品,有竹匾挑,竹饭蒸、竹焙笼、竹筛等,受到一拨又一拨赶会人的喜爱。衷大爷说,编制竹制品已经二十来年,每年柴头会他手工做的竹制品都供不应求。现在人环保意识浓了,对这些返璞归真的手工艺品更加热衷了。
酸枣糕、草莓苗、小木凳……“00后”的自媒体从业者衷秋园什么都没落下,除了收获了一堆美图,还收获了一大堆“宝贝”。她把大包小包的货物装进车后备厢里,收获满满地回家了。“好多年轻人都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我却好喜欢这样的市场。即使啥也不买,来逛逛这烟火气十足的集会,心里也很暖。”
(荣梅/文肖文凤邱汝泉李直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