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英烈 砥砺前行

走进张山头,聆听赓续红色文化谱系“五个地”的故事

作者:张金锭 杨学文 观看: 110       赞:

张山头,海拔760米,地处武夷山市(原崇安县)洋庄乡小浆村,坐落在闽北党政机关成立地坑口村和闽北苏区首府大安村的结合部,奇峰相叠,竹林茂密,古道相连相通,形成一道具有战略地位、兵家必争的要地。

张山头,既是一代革命家方志敏、粟裕、黄道留下足迹的红土地,又是中央红军和闽北红军革命前辈黄立贵、陈一、谢春篯、潘骥等指挥阻击战的战斗地,还是国民党军进攻坑口村和大安村的作战地。在火红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构成了张山头赓续红色文化谱系“五个地”的故事。

闽北红军中医院建立地

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两次上梅暴动期间,根据上梅暴动安置和抢救伤病员的需要,崇安县委在洋庄乡的黄种岱设立红色医院,后迁到张山头改称红军医院,属过渡性医院。

1931年1月,洋庄乡坑口村是闽北分区机关的成立地。7月,因为闽北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决定将闽北分区机关从坑口搬迁到大安村,在此建立闽北苏区首府。

当年,闽北分区机关从坑口迁到大安村,张山头是必经之地。所以,黄道有意将张山头作为闽北分区机关转移途中第一站的临时驻地。喜讯传到了张山头,各家各户主动让出房屋和家具,供分区机关的同志办公使用。

黄道,江西横峰人,他父亲黄菊是当地著名的老中医,属于“中医世家”。青年时期的黄道,每年暑期从学校回家度假,都跟着父亲学中医诊病,掌握了不少的中医知识。

有一天,黄道与张山头红军医院的院长和医生座谈时透露:我父亲是一位老中医,我也懂得中医,我在赣东北苏区工作时,那里和中央苏区都建有红军中医院,为战争服务发挥了很大作用。接着,黄道提议将张山头红军医院改为“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大家热烈鼓掌,一致同意,随即正式挂牌,成立了闽浙赣和中央苏区中医史上一个闪光的红军中医院。

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设有院长室、政委室、医生室、护士室、西药房、中医房、门诊部、住院部、后勤部、制药厂,并配有洗衣队、担架队、保卫连,机构健全、服务周到、作用重大,为闽北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的办院经验,一是坚持“八个方针办院”,即坚持服务战争办院,坚持救死扶伤办院,坚持精益求精办院,坚持枪林弹雨办院,坚持缺医缺药办院,坚持断粮断药办院,坚持用中草药办院,坚持艰苦岁月办院。

二是药物器材靠三个来源,即靠战争中获得药品、食盐、器械,靠购置紧缺药物和用品,靠就地取材和利用中草药治病治伤。

在苏区时期和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被誉为中央苏区中医史上一张经典名片。2012年,被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2016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文化和旅游部等14个部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红军将士安息墓地

闽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山头既是中央和地方红军保卫闽北分区机关驻地坑口和大安村的作战地,又是国民党军对这两个地方的进攻地。

1931年2月至1935年2月的4年间,先后有六部分红军将士安息在张山头红军墓地。

(一)1931年2月,谢春篯为闽北红军独立团第一任团长;3月,潘骥为闽北红军独立团第二任团长,两位团长都在张山头“沙渠洋”与国民党福建省防军展开猛烈作战。两次作战中,前后牺牲的谢春篯团长、潘骥团长等,全部长眠在张山头红军墓地。

(二)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方志敏率领红十军两次到崇安苏区作战时,张山头结合部的坑口村是红十军的宿营地,红十军牺牲的部分指战员长眠在张山头红军墓地。

(三)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入崇安苏区时,粟裕将途中生病和受伤的100多名伤病员,全部安置在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养伤和治疗。其间,因治疗无效病故的指战员,也长眠在张山头红军墓地。

(四)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七军团58团,由黄立贵团长和陈一团政委指挥,在张山头与国民党军四十五旅激烈战斗中,牺牲的陈一政委和指战员长眠在张山头红军墓地。

(五)1935年1月至1937年10月,闽北崇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张山头一线是闽赣边“三个”游击战主战场之一。闽北红军独立师的部队,在游击战争中病故和牺牲的指战员,大多数长眠在张山头红军墓地。

(六)在张山头附近村庄病故和牺牲的地方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干部,也大多送到张山头红军墓地安葬。

综合这六部分红军指战员和地方干部,长眠在张山头红军墓地的厚重史实,构成了张山头1343名红军将士安息地多番号、多结构、多人数、多品牌的教育基地。

红军墓群英烈后代寻亲祭祖地

共和国是红色的,张山头土地是红色的,红军墓群也是红色的。张山头1343座红军墓冢,分布在1000多亩竹林里,“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标志一座墓冢,构成独具特色的红军墓群。

2010年,张山头红军墓群列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单位;2018年,张山头红军墓群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经国务院公布,张山头红军墓群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此,张山头红军墓群成为闽浙赣苏区和中央苏区革命文物史上一颗闪光明珠,走进全国各地张山头红军墓群英烈后代的视野。

据张山头红军墓群管理人员记录: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有15批145人次的英烈后代来到张山头红军墓地,有序地进行认亲、祭祖、鞠躬、献花,追寻缅怀革命战争时期深埋忠骨的亲人。

闽北红军独立团潘骥团长,江西余干县人,时任红10军第84团团长。1931年2月,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谢春篯在张山头阻击战中英勇牺牲,红10军代政委方志敏亲自指派潘骥日夜兼程赶到张山头,接任团长职务。潘骥团长也是在张山头与国民党福建省防军激烈交战中,光荣牺牲。

2019年清明节期间,在江西、福建两省党史、民政部门和武警福建总队、南平支队的协助下,潘骥烈士的孙子潘迪渊不远千里来到张山头,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指引下,终于确定了他爷爷的红军墓地。

在“三块青砖”“一个编号”“一根红飘带”标志的墓冢前,潘迪渊三鞠躬、献花篮后,还应邀参加由中共武夷山市委、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举行的“2019年清明张山头红军墓群祭奠仪式”,并代表烈士后代在仪式上参加点燃象征红色基因世代相传的长明火把。

武夷山举行清明祭奠活动地

经过论证,张山头红军墓群列入“省保”和“国保”文物保护单位后,成为武夷山市举行清明祭奠活动的拜谒地、鞠躬地、告慰地、祭奠地、纪念地和教育地。

2016年至2023年的清明节,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举行“武夷山张山头红军墓群祭奠仪式”,参加者有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代表、驻军代表、中小学生代表、省内外老革命后代的代表、各新闻单位记者等近千人。每年的祭奠仪式,由武夷山市历任领导主持,历任市委书记讲话,邀请革命后代代表讲话,并拍成新闻纪录片,在当天的武夷山市新闻节目中播放。

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基地

张山头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总计有红军墓冢1343座,分布在张山头东坑头643座、墓坪556座、瓦窑144座。还有战壕2条,炮台3个,练兵坪2个,贯通全村地道1条。

在张山头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主村,建有张山头红军墓碑纪念亭、纪念墙、纪念广场;还有《青山埋忠骨,魂归会有时》《英魂不朽,信仰永恒》纪录片,《红军1343》话剧片,《迟到的祭奠》专题片,形成了“张山头,武夷魂,中国红”,多角度、多内涵、多特色的国家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据张山头红军墓群景区管理人员介绍,8年来,到张山头参观祭奠、取经学习、接受教育的总人数达30余万人次。

又到清明时节,许多人来到张山头,祭扫革命先辈的陵墓,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辈的无限哀思……不忘他们为党和人民建立的卓越功勋,不忘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精神,不忘他们的遗志和追求;也激励后人,学习革命先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本组图片由武夷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