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亭台楼阁中追溯古人的闲情逸致
观看: 22       赞:

□余泽岚

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建筑休闲观的集中体现。亭与台相应,楼与阁相通,讲求的都是在栉比相邻的家居建筑之外,另辟一番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审美和休憩空间。它们出现在人们寓情的休闲场所,以其突出的建筑风格使观者瞬间进入另一个精神世界。亭台楼阁遍布武夷山中,古人的闲情逸致也在这里得到体现。

以亭为例。这种中国特有的建筑,本义就是休闲之所。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那或圆,或方,或八角,或十字的建筑安放在山道旁、顶峰上,或为游人歇脚,或为登者目标,其目的都是使人们在跋涉、攀援之间能有一段止步休歇、驻足赏景的时光。

武夷山的亭,从古至今,陈列于大小峰、岩之间。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幔亭”的传说。成书于北宋的道家经典《云笈七签》载:“武夷君,地官也,相传每于八月十五日大会村人于武夷山上,置幔亭,化虹桥通山下。”这一简述的传说在南宋建阳人祝穆所著的《武夷山记》中,则化为更为浪漫的“幔亭招宴”故事。

秦始皇二年八月十五日中秋,武夷君、皇太姥和魏王子骞等武夷山十三仙人,于山顶张幔为亭,摆酒设宴,款待开山有功的武夷乡人。幔亭峰下万丈巍峨间现彩虹长桥,应召而来的山民男女二千多人,循桥鱼贯而上,来到峰顶。琼香缭绕,金宇缀花,仙鹤声传霄汉,凤凰翎飘彩云。仙家步驾祥云,请乡民入宴。席间玉液琼浆、龙肝凤髓;笙歌悦耳,弦管声谐。仙凡欢聚,共祝武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宴后,待乡民从虹桥返回人间,随即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虹桥轰然而断。风停雨住,乡民再望幔亭峰顶,山草青翠,已无彩屋众仙的踪影。

南宋朱熹有诗《九曲棹歌》云:“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面对着风景秀丽的幔亭峰,遥想当年群仙宴宾客的盛会,朱熹夫子也不免生发出向往之情--那虹桥之外的世界,正是在重复、单调的世俗生活戛然而止之处营造出的审美世界。幔亭招宴的传说把古人休闲的欢愉、寄寓和想象用富有武夷风情的笔法呈现于眼前。今天,幔亭峰下依山而建的武夷山庄、幔亭山房仍是中国当代建筑史上天工与人工相结合的典范。

也许你会说幔亭只是帐幕围成的临时建筑,并非亭台楼阁之“亭”;或者你还觉得用幔亭招宴这样虚无缥缈的传说难以描绘武夷山的休闲意味。那么,你看天游景区的半山亭、碧倚亭、一览亭,哪一所不是在漫漫的栈道上为休闲游赏而设?大王峰亭,以纯白花岗岩建筑,威仪气势逼人;玉女峰亭,以草寮风范出现,野趣天成。隐屏峰侧的仙弈亭,将道家飘逸之气烘托于危崖之上;隐屏峰下的水月亭,以佛家“月印万川”之喻成就灵光妙显。此外,儒家武夷精舍中的晚对亭、铁笛亭,叔圭精舍中的石沼青莲亭,幼溪草庐的迟云亭……无不是以建筑诠释休闲文化的遗产。所谓“高者为台,深者为室,虚者为亭,曲者为廊”。“亭”作为文化表征的意味在于,它以柱支撑,中空不倚,体现了道“虚”、佛“空”与儒“谦”的哲学--这也正是“休闲”之“闲”的本义。

武夷山融儒释道于一炉,休闲物质文化符号遍布。除了“亭”之外,更有极富武夷风韵的所在。位于大红袍景区的养恬庵,本是武夷古崖居的一例。相传古代杜氏、葛氏两姓隐士举家迁此遁世,入径绝佳,有两处风雨不侵的洞穴通幽,还辟有一丛小小的茶园。明代道人程常静于此修行,万历年间司丞吴中立在此隐居,俨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致。与之相似的还有六曲畔的桃源洞,同样也是在山水的穷极幽深之处,婉转而入,另辟一番景象。桃源洞隐修名家众多,元明时期已成为武夷山的主要道观。此外,著名的天心庵、止止庵,一佛家一道家两处建筑,至今已宛若南中国宗教文化传布的核心,是游人必至的场所。

这些看似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景点,同样蕴含着深深的休闲意味。明代吴拭《小桃源洞访道人》诗云:“………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其中反复出现的“避世”二字,就很好地诠释了武夷山休闲文化遗产之缘起;而“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两句则说明了武夷山休闲文化的必然。古人在此躬耕休憩,同时修建宫阁,传播文化,表现的是闲散之气与自然之心,是与外在世界、功名利禄、世俗事务格格不入的精神取向。

从历史上看,武夷地处东南隅,本是中原主流文化的边缘地带,加之风景绝美,物产丰盛,耕读自足,地气萦绕;自古僧道儒家、文人士子为避开尘世的繁杂喧嚣,潜心休养生息,武夷山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只是此时宗教气息尚不浓郁,隐居者多为个体式的草庐散居,讲求的休闲文化更多是内向的、自足的精神世界。宋代以后,“天旋地转,今浙闽为天地之中”(黄宗羲语),武夷山一举而为文化名山之核心,两宋皇帝数十次遣使入山投送金龙玉简,山中休闲味道出现了繁华的景象,突出表现在宗教氛围的兴盛,道观、寺院遍布,儒家书院、精舍也开始涉足。然而,无论何种形态的休闲文化遗迹,在今天看来都是极为珍贵的遗产,它们构成了武夷山休闲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追溯、向往身心舒适、精神自由的休闲美学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