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揽胜,茶香韵理(节选)2>
观看: 7      
赞:
福建的武夷山脉,以一种自然而纯粹的方式,将自然风光,茶韵飘香和理学文化交织在了一起。走进武夷山,在欣赏山水相间的同时,品味岩茶的清香,感受理学的深邃,探访文化遗址的奥秘……倾听千年的文化故事,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漫步云雾缭绕的仙境,感受自然与风光的和谐共舞。武夷山,以其独特的风姿,傲然矗立于福建的绿水青山间,并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它如同一幅墨韵淋漓的山水画,让人心驰神往。其中,九曲溪流、玉女峰和水帘洞等景观更是这幅画卷的点睛之笔,令人望而叹之。这里,是山水的诗篇,是天然的宝藏,也是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乐园。
九曲溪流是武夷山灵动的诗篇,吟诵着奇观的神秘。九曲溪流,如同一条重要的静脉,蜿蜒曲折地连接武夷山的心房,深入武夷山的灵魂,流淌于群山之间。溪水在山间跳跃脉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宛如一位灵动欢快的少女,尽情地展现她婀娜的舞姿。溪面清澈如镜,水中的小鱼、浮动的水草、形状不一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溪流两岸的山峦倒映其中,斑驳的山影随溪水的流动而随之摇曳生姿。顺流而下的竹筏,正进入一个静谧而神奇的仙境。船夫手持撑船的竹竿,溪水在竹竿滑动间发出的“哗啦哗啦”声音,如奏响了一曲清幽悠扬的山水乐曲。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沿途可见错落着形状各异的岩石,像是溪流永恒的守护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九曲溪流与山水的共生,营造了一个静谧的仙境。溪边两岸郁郁葱葱的树木,为九曲溪流提供了天然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嘈杂,使这里得到难得的幽静。于此,我们细听潺潺溪流声,清脆悠远的鸟鸣声,回旋山间的回声……各种声音的交织,构成一段自然动听的旋律。山间流淌的涓涓溪流,滋养着山间的植被,它们相互依存,使得此处的生态丰富且多样。并且,此处伫立的山峦也为溪流提供了天然的守护,从而能够保持它纯净明澈的外姿。九曲溪流也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宝库,水质的纯净,为两岸的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因而丰富的植被也为其他陆生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优越的栖息环境。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生物与自然共生的奇妙与和谐。
九曲溪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珍贵的宝藏。在此,我们倾听万物交织的颂歌,欣赏恒久流淌的溪流,眺望高耸严峻的山峦,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自然风光与神奇传说的交响,使玉女峰成为人人神往的胜地。它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有着兔耳岭的怪石奇观,有着婀娜秀丽的身姿,有着高险峻峭的山势。玉女峰矗立高耸,峰顶云雾缭绕,如同仙女佩戴着的头纱。山脚下,九曲溪流蜿蜒穿过,溪水清澈明净,倒映着玉女峰的倩影,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
相传,古时的武夷山是一处荒野之地,洪水泛滥,猛兽出没,辗转沟壑的险境,百姓难以为生。后来,从遥远的地方来了位叫大王的青年,带领大家凿石开路,疏通河道,治水患,堆沙石,这便出现了如今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于是,百姓便开始在此安居乐业。后来,天庭的玉女驾云下凡,被武夷山美景所吸引,并与大
王两情相悦。不料此事被铁板鬼告知玉帝,玉帝大怒不已,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执意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法把他们点化为峰,
分隔与九曲溪流的两岸。而铁板鬼为讨好玉帝也化为山岩横隔在这对恋人之间,日夜监督他们,这便是如今的铁板嶂。
如今看来,隔岸相望的玉女峰和大王峰,宛如一对含情脉脉的恋人,铁板嶂的有意阻隔,似乎是文人墨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丰富联想,因此编成这一千古流传的爱情传说。而玉女峰下碧绿的清幽的浴潭,相传是玉女沐浴之地。潭中有一方巨石,上有“印石”二字,传说是大王给玉女的定情之物。玉女峰右侧,有一块光洁照人的圆石头,这便是玉女梳妆打扮的闺处。倒映溪面上,犹如一位出浴的少女,迷人的神韵似乎在打扮,在等待……而这些传奇故事,也为这座山峰增添几分神秘的色彩,赋予它美好的寓意。
玉女峰的山间古树、奇石、溪流、幽径,似乎是这一古老传说的见证。游客们在此聆听古老传说的回响,感受历史变迁的奇妙,欣赏天然馈赠的景观宝藏。玉女峰,犹如一首永恒的诗篇,永远流传在这山水植被之间。
此外,武夷山最宏伟的山景就是天游峰了。它位于武夷山景区中部的六曲溪北面,多峰拱卫一枝独秀。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入之时,登峰巅,望云雾,犹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称“天游”。登临其上,既可览遍山光水色,还可观日出,望云雾,看夕阳,赏“佛光”。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评价:“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故第一也。”
被誉为“武夷第一峰”的天游峰,不仅是武夷山脉的天然标志,更是游客们向往的人间胜地。它以其险峻壮丽的山势,绝佳秀美的景致,深厚悠长的文化,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此处。望着直插云霄的峰顶,雄壮伟岸的身姿,宛如一位伫立于天地之间的侠客,守护着这一方的安宁与祥和,让人心生敬畏。
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我们可以欣赏到分散错落的奇石,挺拔高耸的古树,直下千尺的飞瀑。登临顶峰,俯瞰被九曲溪流环绕的四周,眺望远处相邻的山峰,那开阔的视野,让我们深陷唐代诗人杜甫笔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在适当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或许能身居巅峰,一窥云海朦胧的壮丽景观,让游客们如同坠入人间仙境,置身云端,体验“天游”的真正意义。天游峰,除了令世人赞叹的风景外,还蕴藏着悠远的历史文化。从古至今,历代的文人骚客在此留下许多深刻的诗画作品,如明代文学家徐霞客题作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明代兵部侍郎陈省题作的“万刃峰巅立碧苍,山围水抱自一方”;元朝方从义创作的《武夷放棹图》的笔墨佳作……
天游峰以其巍峨的山势,仙境的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成为了武夷山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每位来此旅客的心房。
素有“山中最胜”之称的水帘洞,又名唐曜洞天,是武夷山最大的岩洞。在洞门前,因瑞泉岩峰巅高悬的瀑布从岩顶飞泻而下,随风扬洒,如同一幅巨大的水帘,故而被称为“水帘洞”。水帘遮掩的洞口,让人不禁好奇地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窥探其中隐藏的奥秘。
走进洞口,壮阔雄奇的瀑布映入眼帘,高处飞泻的泉水,激起无数水花,随风飘洒的水滴,在空气中形成朦朦水雾,阳光穿透雾气,折射出绚烂的彩虹,为水帘洞增添几分仙境般的梦幻。步入洞内,凉意习习,清爽敞亮。嶙峋的怪石,独特的石笋,奇形的石柱等钟乳石形态各异,洞内清澈见底的水潭,倒映着洞顶悬挂的石笋,让人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仿佛置身于另一个神秘的世界。沿着洞内走去,品读岩壁上的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其中,“活源”两字最为著名。取自朱熹《观书有感》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在此处刻下二字,既映衬出水帘洞的景,又表达出后人对朱熹的情。洞壁众多的题刻,是对厚重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此山此景高度赞誉的最好表达。如古人诗道的“水帘千丈垂丹壑,晴雪长年舞翠檐;赤壁千寻晴指雨,明珠万颗昼垂帘”等题刻,就是最好的体现。诗句与自然的交融,如同一幅诗意朦胧的山水风景画,定格历史,流传千年。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闯入自然的栖息地,我们在感受天然风光,探访山间历史的同时,对景区的开发和保护问题也应运而生。当地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和重视,并恰当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每日限制游客数量、加强自然环境保护、完善相关公共设施建设等,从而确保对水帘洞的自然景观的有效保护,也能让往后更多的游客享受这里的美景诗韵。
置身于水帘洞,我们感受水与石的碰撞,光与影的交叠,诗与石的融合。在此处,掀开晶莹的珠帘,聆听滴答的水声,感受微风的轻拂,细品古老的石刻,体验一次非同寻常的神秘之旅。水帘洞,如一股股溪流,净化每位来此旅客的心灵,温润他们的心田。
武夷山,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个风景如画的胜地。在此,我们贯穿“山下寒流曲曲清”的九曲溪;仰望“插花临水为谁容”的玉女峰;眺望“万壑千岩锁翠烟”的大王峰;探访“山围水抱自一方”的天游峰;密探“水帘晴雪,赤壁明珠”的水帘洞。此外,我们还可深入“五曲山高云气深”的隐屏峰;置身“六曲苍屏绕碧湾”的仙掌峰……以朱熹《九曲棹歌》的次序,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览遍武夷风光,深度对话自然与文化。
云游山间绿意盎然的茶园,体味武夷的茶香满溢。
漫步于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上,两旁的茶园如同青翠的绸缎,随山势起伏,茶香飘逸。作为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武夷山的茶文化,亦可追溯至千年前,曾以“晚甘候”著称于世。自古,那里的丰沛水源就孕育了优质的茶树,茶农们世代相传,将种茶、制茶的技艺发扬光大。在这里的茶园中,每一棵茶树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悠远的故事。
其中,茶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展现给人们的风韵幽香,更体现在制茶工艺艺术。武夷山的制茶工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茶师们遵循古法工艺,从茶的采摘、萎凋、炒青、揉捻到烘焙,每一步的精益求精都恰到好处,力求将茶叶的香气发挥到极致。看着茶农们头戴斗笠,腰系茶篓,熟练地穿梭在茶园间,轻巧的手指采摘嫩绿的茶尖,那个场景像是一幅巨大田园风画作。茶农们娴熟的手法技艺,每个动作都流露着对茶工艺的尊重和茶文化的热爱。也正是因为这份匠心独运,成就武夷山的茶,使其成为茶中精品。
茶不仅是一片叶子,它更是山的馈赠;制茶工艺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文化载体的表现;品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在武夷山的茶馆里,茶艺师们会优雅地展示每个泡茶的细节,从洗茶、温杯、冲泡到品饮,每个步骤都充满仪式感,让人身陷醇厚茶香,感受茶文化的深厚文化。
武夷山岩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品种非常多样。其独特的“岩骨花香”而负有盛名。那醇厚的口感,淡淡的回甘,让人神清气爽。文人墨客更是争相写诗歌颂武夷山岩茶,表达对它的喜欢。而这,更将此处的茶演绎出一种新的文化,并被各地的爱茶人士所称道。
武夷山茶最早采制作饼,而后出现研膏茶。后来,创制出小种红茶、“三红七绿”的青茶,到极负盛名的大红袍,再到得到中外广泛认同的铁罗汉、水金龟和半天腰等名茶。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茶丛树来看,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和白鸡冠各有其特点。而这里的茶树似乎都有属于它们独特的故事。
大红袍明末清初极为有名,它是武夷岩茶的佼佼者。生长于武夷山九龙窼岩壁上,至今岩壁上还有1927年天心寺僧人所作的“大红袍”石刻。关于大红袍来历,流传着它的许多传说。其中一段动人的故事是:据传,武夷山天心寺的和尚,用九龙窼岩壁上的茶树制成茶叶,治好了当时皇后的疾病。皇上为此大悦,便将一件大红袍赏赐给茶树,大红袍披在九龙窼的茶树上。后来,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神茶闻名于世。如今,色泽深绿,修长紧实的大红袍,早已享有“岩茶之王”的崇高声誉。
铁罗汉,被认为是武夷山最早的岩茶品种。铁罗汉茶树长于岩石缝隙间,两边是高耸的崖壁,边上有小涧水流滋养着茶丛。其树丛较高,生长茂盛,分支密集,叶近椭圆形长且大,叶色深绿光亮。关于铁罗汉,有三个美丽的传说,这需待我们置身于武夷山,细细倾听。铁罗汉滋味醇厚,香气浓郁,“岩韵”特征显著,品饮后唇齿留香,香味持久。自元代以来为历代皇室的贡品,有“武夷铁罗汉王”之称。
水金龟为四大名丛之一。产于武夷山区牛栏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扬名于清末。因茶叶浓密且闪光,外形宛如金色之龟而得此名。叶条墨绿带润,色泽绿里透红,香气清幽,茶汤甘醇浓厚,茶底润亮柔光。关于水金龟还有一段趣话:据说,水金龟茶树原根植于天心杜葛寨下,一日暴雨致使峰顶茶园坍塌,茶树被冲到牛栏坑。因此,武夷山的天心寺和磊石寺双方就被冲走的水金龟产权归属问题对簿公堂。经判定,乃属自然力所为,判归于后者。也因于此,水金龟的身价高涨。与其它茶不同的是,它有梅花香,它更能体现岩茶“岩骨花香”的内涵。它没有大红袍的声名显赫,没有铁罗汉的高傲,更没有白鸡冠的“出世”,它仅凭借自身“幽”与“清”的自信不张扬,体现“岩骨”的外圆内方,回味绵长。
素有“岩茶皇后”之称的白鸡冠。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起源于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另一种起源于武夷宫的文公祠。当茶树萌芽,叶色淡绿微黄,与树上浓绿的老叶形成鲜明的色层,芽儿弯弯且毛茸茸的,那形态就像白锦鸡头上的鸡冠,故而称之“白鸡冠”。制成茶叶的白鸡冠色泽淡黄呈乳白,冲泡后汤色橙黄,入口唇齿飘香,神清气顺。它犹如武夷岩茶中的“皇后”,与其他品种的岩茶相比,米黄乳白的干叶更显柔和,自带清甜的梨香,沁人心脾。关于白鸡冠,还有一个与道教有关的传说:据说,白鸡冠是道教金丹派南宗创派人白玉蟾发现和培育的茶种,作为道士修炼静坐养生调气的茶饮。因武夷名丛白鸡冠与道家的白玉蟾颇有渊源,故称“道茶”。
此外,在武夷山,还有盛誉不衰的水仙茶、武夷山五大名茶之一的半山腰、在清朝早负盛名的肉桂茶……武夷山的岩茶名扬天下,自然成为我国最宝贵的历史文化。
如今,武夷山的茶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品茶和制茶的技艺在中外范围得到很大的传播。文化的分享与传播,召唤着更多的人重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回望武夷山岩茶的传承,许多百年老字号的茶庄,见证其发展历程,但在新的发展工艺面前,他们也需不断创新,研发出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品种。
驻足于武夷山的茶园,我们可以暂时逃离城市的喧嚣,体验茶农们与自然共处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这种悠然的生活节奏,存在于以茶为伴的绿意中,与山水为邻的惬意中。细嗅这里的清新茶香,凝望这里的自然美景。让人沉醉在茶香满溢的山水中,流连忘返。
探访山间书院古寺,找寻民间文化技艺。
武夷山不仅暗藏着一座天然宝库,蕴藏着一片茶韵飘香,更是深藏着一处文化秘府,待世人一一去探寻。沿着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我们探访传承千年的茶道文化,走进古老的书院,欣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武夷山的文化,如同这里的山水,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璀璨。它既滋润着这片土地,同时也滋养着每个来于此处的人的心灵。
采茶(王震潭摄)
母树大红袍(彭善安摄)
九曲竹筏(余泽岚摄)
九曲溪摩崖石刻(郑友裕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