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勇担当 守正创新善作为

--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亮点

观看: 29       赞:

一载一印记,步履皆华章。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扣武夷山实际,不断丰富和拓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武夷山的生动实践,坚持守正创新、为民履职,以高质量人大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夷山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运行好“一间民情茶室”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有“广度”

2022年8月以来,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立足茶乡特色和人大履职要求,积极拓展民主渠道,创新代表履职平台“民情茶话室”,以更接地气的方式打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相关工作被《新华社》《中国人大》《福建日报》等媒体报道,有关工作机制入选福建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打造最具民味的茶室。将民情茶话室设立在市井、民宅、茶企等贴近群众、便于联系的“工作生活圈”里,已建立民情茶话室14个,组织全市586名“五级代表”安排进“室”值班联勤。建立“驻室代表、轮值预约、实地走访、跟踪落实、工作台账”等制度规范,激活代表履职活力。打造最具活力的茶室。创新“民情茶话室+活动”模式,增加“学习室”“四点半课堂”“书法室”“乡贤驿站”等功能,以党建共建、活动联办、工作联合等形式,使民情茶话室充满活力。通过群众“下单”、茶话室“收单”、代表“跟单”、群众“评单”的“四单工作法”,以联办联督、“点对点”跟踪督办等方式办好意见建议。打造最具温情的茶室。深化运用“双联系”制度,采取“请进来+访出去”方式,从民情民意中收集群众的“金点子”“好声音”。用好“俭、清、和、静”茶文化因子,以一杯热茶拉开群众“话匣子”,推动第一时间察民情、解民忧。建立“代表+网格化”机制,将市乡两级代表按照选区、单位、专长编组进社区网格,推动民生跟着“民声”走。2023年以来,各民情茶话室共办好民生实事80余项、投入资金400余万元。

创新出“一套监督机制”助力高质量发展更具“精度”

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持续锚定市委中心工作不放松,创新出人大“1+N”融合式监督机制,深化人大监督与巡察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协调联动,实行“监督立项、方案制定、信息分享、成果运用”四步协同工作法,以精准监督助力经济发展大局。精准确定监督项目,紧盯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固定安排+自选项目”工作方法联动有关单位确定年度监督重点。如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断头路”问题,市人大联动市委督查组、市监委开展融合监督,有力推动次一路等城市道路的畅通。增强监督力量,按照“1+1+1”即(一个监督议题、一个工作方案、一个专班小组)方式组建监督专班,实现监督工作“聚焦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五个精准”。2024年9-10月,市人大联合市委巡察组、财政局、审计局对市属国有企业开展“全覆盖”调研,通过监督方式互融,不断放大“1+1>2”的监督效能。开辟信息分享通道,针对非案件线索、已结执法案件、一般信访问题、工作报告、调研材料、数据报表等信息资料,加强信息互通、问题互送的有效衔接。市人大深化生态监督贯通工作,推动人大、法院、检察院、审计局等部门联合贯通运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数据及生态保护监督情况。强化监督成果共享,各监督专班针对监督发现的问题,会商研判、交换意见,按照各自工作程序形成审议意见、调研报告、意见书等,确保问题点得更实、建议提得更准。市人大在2024年将体育场馆建设及体旅融合工作列为重点监督项目,推动武夷山太伟爱度运动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三中、胡桃小学、新丰小学、百花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完善好“一个述职制度”激活代表履职活力更添“力度”

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发挥好运用好代表述职制度优势,创新开展“我向选民来报告”人大代表述职评议活动,促进代表高质量履职。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制度安排、拓展履职平台等方式,按照“联系选民、出席会议、参加活动、参与监督、驻室值班、提交意见、推动发展、问题不足、改进方向”9个模块优化述职内容,实现代表述职常态化。为强化述职效果,按照“一案二访三述四问五测六改”(制定方案、走访选民、代表述职、选民代表提问、民主测评、督促整改)的六个环节逐步实施,建立代表述职评议闭环工作机制,推动代表述职规范化。强化“代表述职+N”举措、选民意见落实、问题整改反馈、评议结果运用的“四项措施”,将代表述职与联系群众、走访选民、代表学习、工作拉练、调查研究,视察考察,执法检查等活动结合起来,使代表会议述职与动态履职有机融合。2024年实现了各乡镇、街道代表述职评议工作全覆盖,评价结果为满意等次的达87%,基本满意的13%,近5000名选民直接参与到述职评议中,围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教育、生态环保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176条,推动人大系统解决群众急难愁

盼问题91件。

落实好“一批微小项目”回应群众需求关切更显“温度”

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至上”,组织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回应群众所期所盼,落实好保障好代表联系选民项目资金,聚焦民生实事“小切口”,精准推动48项民生“微项目”落地见效,把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在“家门口”。聚焦“履职微平台”,服务群众“零距离”。2024年新建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点7个,议事亭2个,街道人大民情茶话室1个,村(居)“民情茶话室”2个,有效拓宽代表履职和群众参与民主实践的新路径。聚焦“城乡微改造”,赋能环境“精提升”。围绕群众出行、环境提升、民生基础等方面的“关键小事”,推动修复全市8处受损道路,安装路灯230余盏。聚焦“便民微设施”,守护群众“幸福线”。推动五夫镇、洋庄乡等乡镇旱厕改造升级、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电信信号基站和候车停等一系列便民“微设施”顺利落地。聚焦“文化微阵地”,传承文化“谱新篇”。积极推进徐履峻故居修缮、保护、布展和周边环境提升,支持南源岭村非遗民俗文化剧场、八角亭社区优秀人才馆、朱子书堂等项目建设,切实助力武夷文化传承保护和市民文化设施完善提升。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回望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踏出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写出的每一笔都丰富生动。新征程上,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展示代表作为,彰显制度优势,接续书写“人大工作为人民”的出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