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村镇探索乡村资源流转“三步转化”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观看: 65       赞:

位于星村镇的网红餐厅“平川驿”,这些天游客不断。这个由黄村村改造而成的文旅综合体项目,自2024年11月开门迎客后,很快成了网红打卡点,深受年轻人喜爱。

“我们一共流转了10余处闲置厂房、农房,通过公建自营、公建民营、打包招商等方式灵活经营,成功打造了黄村网红餐厅、红星访客中心等一系列茶文旅新业态,每个项目所在村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都增加了10万元左右。”星村振兴乡村公司董事长郭丽华介绍。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2024年6月,由星村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入股的星村振兴乡村公司正式成立,星村镇在建立资源清单的工作上,组建茶产业、文旅产业、地瓜粉丝产业振兴专班,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对辖区闲置资源、优质资源进行梳理、整合。

只有将村集体的“家底”摸清了,才能更好盘活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结合乡村振兴“四重”“五好”“六美”以及环带提升等重点工作,我们梳理整合了10类资源信息清单,共805条。”星村镇副镇长黄宝望说。

盘活资产,不仅要“盘”,还得“活”。

建立资源清单后,星村振兴乡村公司还主动将优质乡村资源进行自营或二次流转,整合发动人才、资金、厂房土地等资源参与茶业、文旅以及“乡愁土特产”产业发展。

同样受益的还有农业种植实施主体。

2024年,星村振兴乡村公司通过实施撂荒地整治,将位于星村村九公里261亩农田成功进行流转,引进上海农业科技客商实施“藏红花+水稻”生态农业观光项目,目前已试种20亩藏红花并成功收获,亩产藏红花500克,售价达到60元/克,土地每亩效益增加约1万元。

星村村农田的流转结果,让星村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珍惊喜不已。

余文珍兴奋地算了一笔账,261亩地每亩500元流转收入,5个小组的村民每年总共可以增加13万元的流转收益。

土地“活”起来,农民“富”起来。

“除了土地流转收益,项目还带动100多个就业岗位。”余文珍表示,不少村民既拿租金,又打零工,既搞副业,又能增收……

在盘活资产资源过程中,流转招商实现分红是最终目标,那么振兴公司流转未招商的资产如何提前改造改良?

星村镇黎前畲族村生产的地瓜粉丝一直是星村镇重点打造的“乡愁土特产”,早在2020年,畲族村就成立黎畲地瓜粉丝合作社,并注册“黎畲”公共品牌商标。但是地瓜粉丝的销量一直都上不去。

零散土地种植费力、成本高,产量还上不去,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怎样才能提高产量、节省成本、让地瓜粉丝更上一层楼,成为全镇的明星致富产品?

这成为摆在星村振兴乡村公司面前的难题。

去年11月,星村振兴乡村公司在充分调研村情民意后系统谋划发展方案,对接省农科院邱永祥团队引进红薯先进栽培技术。

地有了,技术有了。钱从哪来?

“无力着手”的局面,在“资源流转贷”实施后开始转变。

2024年12月,星村振兴乡村公司将石源垅125亩山垅田、桐木小学等一次流转未招商的资源、资产,对接武夷山市农行争取授信,作为抵押资源获得授信额度后,获批额度200万元。

有了底子,大家创业积极性更高了。

“作为武夷山市首家授信的乡村振兴公司,我们将首批到位资金用于地瓜品种试验、采购地瓜种植农机和粉丝加工设备。”郭丽华说,在“资源流转贷”资金投入带动下,占地4.5亩的黎前地瓜粉丝厂全面动工建设,黎前地瓜粉丝SC资质、绿色产品认证都在加紧申办中……

今年春节,黎畲地瓜粉丝已经全面使用新包装,并采取订单生产模式,对接大的商超进行洽谈。与往年相比,今年地瓜粉丝价格比以往提升了50%,平均每斤粉丝的价格增加了5元。

“今年以来,星村镇以支持农村资产资源要素流转为切入点,着力破解资源评估难、资产流转难、产业融资难等痛点难点问题,以乡村振兴公司为载体,探索乡村资源“闲”转“资”、“资”转“贷”、“贷”转“产”的“三步转化”机制。”星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吴王说,通过搭建乡村振兴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到位、资金周转灵活,促进茶业、文旅、“乡愁”土特产等产业融合与提升,带动农民和村财双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今朝花开已满园。如今,茶产业、文旅产业、地瓜粉丝产业等生态产业体系在星村镇已初具规模,有力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的美好愿景。

一条以生态为特色的产业强镇之路,星村镇越走越顺。

(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