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文峰黄华
1月15日,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落下,给大地披上一层银装。
“咩,咩,咩……”阵阵羊叫声从孝昌县邹岗镇校堂村的一栋羊圈里传了出来,打破冬日乡村的寂静。
羊圈的主人唐根根再次见到记者,一路小跑迎过来,兴高采烈地带我们参观脱贫后新建的房子。
一粒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雨露、养分。而一粒脱贫种子的发芽、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
新春前夕,记者走近“小羊倌”唐根根,探寻这个自主脱贫样本深层次的原因,试析这粒脱贫种子生长的环境条件因素。
环境一:
万物生长靠太阳扶贫政策阳光普照
130平方米的新房里,墙壁雪白,地板砖光可鉴人,厨房、卫浴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的生活是我们之前不敢想象的!”何华云感慨。
几年前,笼罩着这个家庭的还是一片阴霾。
1992年出生的唐根根天生四肢无力,属于肢体二级残疾。父亲身患多种疾病,没有劳动能力,常年需要打针吃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母亲何华云。
面对先天残疾的儿子、疾病缠身的丈夫、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何华云成天愁眉苦脸。
举债度日、举步维艰,是唐家当时的真实写照。
2014年春天,和春风同时吹来的还有精准扶贫的好消息,唐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得到了及时帮扶。
2016年,唐根根从武汉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四处找工作碰壁。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里,萌生了帮母亲放羊、发展养羊产业的念头。
万事开头难。但回家创业的唐根根享受到一系列的帮扶政策:
种植养殖政策,补助2000元;
大学生回乡创业,奖励5000元;
残疾人补贴,一年1200元;
全家医疗保险享受985政策:在县内医院住院报销90%,门诊报销80%,年度自掏腰包总计费用不突破5000元。
“我老伴患有急性肺结核,老是吐血,后来又得了肝炎、肾结石、胆结石、皮肤病,1996年借了10000多元,还了好多年才还清。现在的政策真是好。”何华云说,去年老伴住了几次医院,看病只花了几千元。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有了这些好政策,父亲的病不再困扰全家人,唐根根回乡创业既有政策支持,又有扶持资金,他创业的劲头更大了。
“没有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家的今天。党的政策就像阳光,照亮了前程,看到了希望。”唐根根动情地说道。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