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历程,波澜壮阔;赶考路上,砥砺前行。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新一届政府的界首之年。“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公共财产预算收入迈上20亿元台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目标已经绘就,该如何实现?
坚定推进工业强县,筑牢县域经济支撑。全面落实壮大一批优质企业、支持一批技改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培育一批上市潜力企业等工业强市“十个一批”要求,转型升级强存量,双招双引扩增量,强力推进全县“345”工业强县计划实施。坚持比贡献论英雄,加大政策倾斜,引导土地、能耗、资金等优势要素向优质企业、大好项目集中,重点扶持“1050”龙头骨干跨越发展,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企业提能增效行动,向存量资源要效益要空间,营造支持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凝聚工业强县的强大合力。坚持链式思维,着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扩容增量,强化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塑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强化平台支撑,精准“双招双引”,补短板锻长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强县的主抓手,强化产业专班、项目推进组作用发挥,构建在谈项目抓签约、落地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提升的闭环,构建大抓项目建设闭环推进机制。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统筹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以县域为整体推进乡村振兴,深度融入到临沂城区、沂河新区和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半岛城市群产业链、生活圈。高点构筑融合发展新格局,围绕“供应基地”建设,厚植“产自临沂”区域公共品牌沂南特色,突出“后花园”定位,推动全域旅游“四项提升”、文旅康养“四产融合”,创建国家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增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实现黄瓜全产业链布局提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实现农牧绿色循环发展,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争创“吨粮县”。聚力打造区域突破新高地,实施新一轮“区域化突破”行动,系统推进片区产业发展、村庄更新、环境整治、基础配套,强化乡镇全域全域乡村振兴试点探索,巩固乡村振兴整片推进、竞相突破的格局。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深化乡村振兴集成改革,强化规划引领,完善融合发展制度,在全市率先建设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激活农村资产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农人”队伍,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提升城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县城内涵式发展、城镇扩容强能、乡村体质更新,规划、建设、管理并重,推进精致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实现县乡村错位发展、功能互补。
强化生态保护,建设山清水秀沂南。践行“两山”理念,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刚性约束和保障发展作用,统筹山水林田河库开发与保护,留住青山绿水,守护生态家园。
倾情保障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强化就业保障,发展教育事业、保障人民健康,繁荣文化事业,守牢发展底线,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全面深化改革,增强保障发展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力行简政之道,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双全双百”“一链办理”“一窗受理”改革,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多测合一”“区域评估”,完善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帮办机制,强化审批、服务、监管协同联动,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勠力同心、克难而进。我县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加富裕美好沂南接续奋斗。
(尹君 沈森 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