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整治,突出主体、全民动员,考评奖惩、以奖代补,持续提升、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发力、成效显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幸福美好家园、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水平提供了环境保障和有力支撑。我县先后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县”。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整治。
根据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全县按照“三区六类”分别制定整治标准。划分“三区”:城郊等基础好、有条件的地区,结合旧村改造、城建开发,以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生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为主进行整治提升;乡镇驻地等基础较好的地区,在“三清四整”的基础上,以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等为主进行整治提升;普通村庄,以彻底开展“清垃圾、清五堆、清道路沿线、清河塘沟渠、清房前屋后”等“五清行动”为主进行整治提升。细分“六类”:“三清四整”方面,要求村庄内外、房前屋后、汪塘沟渠、绿化带、花池、菜园等整洁有序,无垃圾堆、柴草堆、粪堆、沙石土木堆;无私搭乱建、残垣断壁、破墙乱院、私拉乱扯、乱涂乱画、杂物堆积、畜禽圈(散)养等;无垃圾、秸秆焚烧等现象;路域环境方面,要求乡村及村内道路路面、路肩、路沿石、绿化带整洁完好,行道树不缺失、不杂乱;路面无坑洼、积水、结冰现象;道路防护设施、标识系统完好。污水整治方面,要求边沟及排水设施通畅,盖板完整,无污水乱排、横流现象;农厕革命方面,要求改厕设备正常使用,无损坏、闲置、弃用等现象,群众满意度高;庭院卫生方面,要求庭院内、平房顶、院墙上生活物品摆放有序、悬挂整齐、干净整洁;“蜘蛛网”整治方面,要求村内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梳理规整、整齐美观、使用安全,无私拉乱扯、凌乱悬空、废弃盘绕等现象。各乡镇先后开展“清洁家园”“春雷行动”“春季会战”“百日攻坚”等集中行动,仅2022年1月份,全县累计出动人工8.6万人次,机械2.2万台次,清运垃圾9600余车1.5万吨,清理五堆3.9万个、私搭乱建2200处、河道沟渠672条、汪塘382个、残墙断壁2520处。
突出农民主体,走好群众路线。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为农民而整、为群众而治,不能党员干部干、群众站着看。我们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好群众路线,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广泛发动,让群众唱主角。制定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卫生大扫除、杂物大清理、环境大整治”标准,印发“清洁行动”宣传材料和标语30000余份(条);镇村录制“谁说俺家脏乱差,家家评比人人夸”广播音频20条,每天高频度宣传播放,营造了“大家齐动手、全民总动员”农村人居环境大整治的浓厚氛围;县电视台开设《魅力沂南·清洁家园》专栏,多层次采访县直单位、乡镇街道、村居主要负责人、党员干部和农户,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经验做法、措施办法、工作成效等,各级融媒体平台发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经验做法和动态信息等200余篇(条)。全民动员,让群众当主力。除动员农村党员干部和青壮年劳力外,还发动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妇女、学生、儿童等力量,以村居为单位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志愿服务队”“互助帮扶组”,重点对鳏寡孤独、三无失能、精神异常、拉撒埋汰户,集中帮助彻底清理;通过党员示范、干部带头、“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带动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卫生自己干,既整出了好环境,又养成了好习惯,还带出了好民风。奖勤罚懒,让群众有荣誉。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在基础条件好的村,探索建立“村民荣誉中心”,对环境整治好的户,以“积分变现”的方式,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儿童玩具等,对长期保持好的户,在“村民荣誉中心”上榜挂牌、公开展示,通过“物质奖励+精神鼓励”的方式,不断激发群众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内生动力。同时,在日常督导检查评比过程中,拍摄脏乱差、露头丑等负面照片、视频,制作专题片,组织相关人员对号入座、红脸出汗、对标干好;对行动迟缓、拖拉不干、被动应付、效果很差的,在电视台公开曝光。
强化考评奖惩,推行以奖代补。
为确保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考、持续推进,县里统一研究制定了考核、评分、奖补三个规范标准。以评促改制定考评标准。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制定了《沂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评比办法》,采取“双随机、样本法”工作模式,随机抽取考评样本村和考评组成员,每乡镇每月随机抽取2个自然村作为考评样本(月度考评前5名的样本村不再重复抽取),随机抽取人员组成考评组,以村中心为圆点,向四周发散考评、现场打分并签字确认,存档备查,确保公开公平、客观公正。全时全域制定评分标准。针对长期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私搭乱建、“五堆”、路域环境、生活污水、农村改厕等突出问题,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6项评分标准及打分细则,实行镇村、部门联动,推进“五堆”、庭院等基础环境整治与线缆“蜘蛛网”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畜禽养殖粪污处置等工作协同发力、系统整治、综合提升。分级分类制定奖励标准。根据考评情况,每月印发通报,报县领导,发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部门,作为兑现奖惩和以奖代补的依据。县财政每年列支3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以奖代补资金发放。月考评第1、2名的,每乡镇(街道)奖励3万元;第3名至5名的,每乡镇(街道)奖励2万元;第6名至10名的,每乡镇(街道)奖励1万元;进步幅度前3名的,每乡镇(街道)奖励2.5万元。乡镇每月最高可获得5.5万元的奖补资金,充分调动起乡镇“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群众齐动手、长保持的内生动力。
健全制度机制,落实常态长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我县坚持质量实效并重和农民满意标准,牢固树立长抓抓常思想,着力构建系统规范、常态长效的工作制度和推进机制。健全“三级考评”制度,层层抓常态长效。按照分区分类整治标准,镇、村两级层层落实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街巷的包村包片责任制、街长制、巷长制、门口五包制等常态长效管护机制;在县级考评奖惩的基础上,镇级开展“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干部”评比活动,对评比成绩好的村居,全镇通报表扬,大会介绍经验并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村级通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制度,用好“村民荣誉中心”,评选“最美一条街”“最干净一条巷”“最美家庭”等,树立榜样、示范带动,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激励村民常态长效参与并保持整治提升成果。建立“三色管理”制度,分类促常态长效。每月依据考评结果,实施“三色通报”管理,对工作开展好的乡镇,进行绿色表扬通报,对工作开展中游的乡镇,进行黄色提醒通报,对工作开展落后的乡镇,进行红色警示通报;通过“三色通报”分类管理,成效一目了然、对比差距直观,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创先争优、唯旗是夺的常态长效局面。落实“三函制度”制度,实时督常态长效。县委督委办、县政府督查科组织县乡村振兴办、县农业农村局、县妇联、县综合执法局等人员组成4个督导组,建立日常明察暗访、工作边督边改、月度集中考评的实时督导检查制度。根据各乡镇(街道)整治提升考评结果和平时明察暗访、督导整改情况,适时向问题所在乡镇、村居和有关人员发送工作督办函、被动提醒函和问责建议函,以“三函制度”督促问题整改到位,确保工作常态长效推进。
我县按照“村庄干净整洁、村民主动自觉、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定位,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全域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庭院内外整洁为重点,奋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持久战,不断提升全县人居环境质量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