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养三伏 养生宜趁“热”
夏养三伏 养生宜趁“热”
  当前版: 第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小御说精品2022年第6期:第07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6-23

夏养三伏 养生宜趁“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俗话说,“热在三伏”。从7月16日起,我国将进入一年中气温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头伏从7月16日开始,中伏时间为7月26日-8月14日,末伏从8月15日开始,预计到8月25日出伏,约40天的伏期。正式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酷暑难耐。为何三伏天如此难熬?怎样健康平安过三伏?

盛夏三伏 养阳正当时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问题,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情况,同时由于无节制地吃冷饮、吹空调,过度贪凉,也会伤到阳气。

建议: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贪凉,多吃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夏季肠道问题高发,注意饮食卫生,减少在外用餐;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但是锻炼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老年人不妨选择打八段锦。

天热莫贪凉 小心肠胃“闹脾气”

夏季人体阳气浮于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故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现象,因此饮食要注意节制,不要吃得太饱。如果为了开胃而进食冰饮等凉食,很容易损伤脾胃之阳气,导致胃痛、腹泻等问题。食用西瓜、苦瓜、黄瓜、茄子、芹菜、芦笋等凉性食物,同样有清热解暑的作用。

建议:夏季饮食应该以清淡、滋润、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为原则,做到温凉适度。

三伏天防寒祛湿 事半功倍

夏季不仅应防暑,防寒祛湿同样重要。面对炎炎夏日,人们有了空调、冰箱等“避暑神器”,吹空调纳凉,吃冷饮无度,时间长了中气内虚,风寒易趁虚侵袭导致身体问题。中医常说“十人九湿”,专家指出,湿气无所不在又难于祛除,男女老幼都应该有祛湿的意识。湿邪引起的身体问题,往往起病隐匿,时间较长,可能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例如湿疹、关节炎、哮喘等。夏季阳气生发,人的新陈代谢快,尤其是三伏天,正是祛湿的好时节。

建议:饮食均衡适量、有规律,宜多食小米、薏苡仁、玉米、红小豆等健脾利湿的食物,少食甜食等肥甘厚腻、酸涩、寒凉之品。此外,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及热水泡脚、经络按摩等,有助于气血运行,化痰祛湿。同时应保持居所空气流通、清爽干燥,保证充足睡眠,及时舒缓不良情绪。

三伏天血压易波动 谨防心血管问题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心脑血管问题的高发季节,夏季相对安全,实则不然,三伏天也是心血管问题的另一个高峰。三伏天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很容易大量出汗,出汗后血液浓缩,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液高凝、血压升高或者波动,再加上不恰当的降暑方法,如猛吹空调、风扇,猛喝冷饮,洗冷水澡等,易导致心脑血管问题的发生。

建议:血压、血脂高的叔叔阿姨,在夏季也要坚持进行家庭血压自测,关注血压、血脂健康。

——以上内容仅用于知识科普,不用于产品宣传,请理性阅读

参考资料: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来了“三伏天”为何如此难熬?——中国天气网

祛暑除湿度三伏(中医养生)——人民网

安度三伏 请收好这份“防病锦囊”——黑龙江日报

三伏天养生 重在“三防一养”——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你的“湿气”重吗?三伏天祛湿事半功倍——中国妇女报

如需纸质版报纸,请联系您的健康管家或拨打400-707-8558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