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入画中。
如果说夏布风情是它端庄优雅的外衣,那么朱子文化便是它温文尔雅的气质;如果说秀美自然风光是它的禀赋,那么深厚文化底蕴便是它的名片……近年来,壶峤镇立足“锦绣后花园,靓丽北大门”的发展定位,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夏布产业、朱子文化资源,倾心打造4A级乡村旅游景区——华家源秀美乡村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土特产网店、大型停车场、观光采摘园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2018年,壶峤镇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财税任务,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4亿,同比增长45.2%。全镇继续保持良好经济运行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服务民生能力不断提升。
招商引资迈出新步伐
项目引进广开门路。深入实施“招大引强”和“广商回归”工程,紧盯“新材料、新能源、高科技”产业,招商引资小分队北上北京、南下深圳达7次,考察洽谈项目11个。其中,跟踪洽谈亿元旅游项目两个、总部经济项目一个、亿元企改项目一个、农业项目一个,签约贸易项目3个,实现一、二、三产业全覆盖。纳米碳酸钙项目基础工程完成,凯大新材料通过环评即将投入运营,博野金属纳税达3104万元。
企业服务精准对接。按照“老项目挖潜力、新项目促建设、洽谈项目抓落户”的思路,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已引进并落户投产的项目,时刻关注其发展状况,及时帮助排忧解难,让企业集中精力做市场。鼓励企业向深层次发展,实现生产规模、质量、效益新突破。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落户企业发展壮大。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企业发展瓶颈,促进已落户、已开工项目尽快释放产能。
“网红”景点华家源。
镇村建设打开新局面
擦亮乡村旅游品牌。继2017年“夏布小镇”华家源成功打造后,2018年继续打造流源村山头秀美乡村点。大力发展马家柚、席草、彩色树以及万花谷旅游等产业,力争三年内打造成311挂线又一秀美乡村精品点和文化特色乡村旅游点。以华家源二期旅游为中心,带动全域开发,争取和上旅、浙旅集团合作开发,引进社会资本和乡村游新业态,用足用活农村富余资源,打造秀美、宜居、富裕新农村。
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努力扼制无序建房、超高超大超面积建房势头蔓延,加快推进乡镇总规及村庄规划修编,通过规划区建设推动农民集中连片建房,让农村建房管理更加规范、高效。2018年,阻止或拆除违章建筑6起,面积达800多平方米。配合南京监查局处理违规用地4起。按照“一户一宅、择位竞价、统一标准、徽派风格”的原则,打造了流源山头、东阳华家源、朱师幸福居、郑村高铁安置区四个集中联建点。
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产业帮扶多管齐下。投入产业发展资金411万元,实现全镇274户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投资17万元为每家贫困户认购5株5年树龄的挂果马家柚爱心树,并签订回购协议。依托丰广农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全年累计发放分红金额32.88万元,每户获得分红1200元。打造夏布特色小镇,创4A乡村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土特产网店、观光采摘园等产业,让广大贫困户在家门口创业。
就业帮扶多措并举。引进夏布现代化加工企业、服装袜业企业,建立4个扶贫车间,带动增加就业15人,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并实现平均增收1500-1800元/人。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十亩油菜和万亩马家柚,增加贫困户收入。扶持本地福丰化工厂、纳米碳酸钙、黑滑石深加工企业,吸纳贫困户人口就业。设置36个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人口就业,带动43人就业。此外,累计为全镇230户贫困户办理免息贷款5000元/户。
医疗帮扶多策并用。落实健康扶贫10种大病免费救治、定点医院“一站式”结算等“五道保障线”政策,创新驻村工作队代办制度,为贫困户看病设立专门窗口和病房。2018年,全镇贫困人口就医338人次,总费用230万元,报销或减免金额210万元,报销率90%以上。为89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商业补充保险,免除保险金额共267300元;为249名16周岁以上非在校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保险费,免除金额共24900元。
夏布生产工艺。
社会民生展开新画卷
抓实民生项目建设。共投资1300余万元完成流源水阁至郑村顾家岭农村公路、古沙线县道升级拓宽改造、塘头大桥延伸路硬化、渡头村新街拓宽改造白改黑项目以及华家源内道路路基工程。完成镇中心敬老院主体建设,镇中心幼儿园主体正加紧推进,各村居文化活动中心正有序建设中。通过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解决一批小水利、小道路、小排山等历史问题。
抓好社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实行镇、村联动,加强巡逻执勤,加强镇域社会治安管理,提升群众安全感。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仅2018年上半年就化解纠纷30多件和信访积案3件。认真开展安全检查,督促企业整改安全、消防隐患10多处。为全镇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打下良好基础。
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战役。在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的同时,认真落实“河长制”,力争恢复“水清、岸绿”原生态。同时,对标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问题,狠抓整改不手软,坚决关停拆除各类污染企业,其中养猪场22家(规模化养猪场两家)、砂场两处。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各村居保洁队伍配备到位、保洁设施完备、保洁经费保障有力,保洁常态机制已经形成。宅基地改革有序推进,流源村山头改革试点经验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局的肯定,并向朱师自然村和塘头塘头自然村等七个村庄进行复制和推广。有序推进土地开发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批新增耕地400余亩顺利通过市自然资源局验收,第二批和第三批完成基础建设和耕种。
加大移风易俗力度。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成立红白理事会,不断扭转婚丧嫁娶中的旧俗恶习和不良风气。大力推进绿色殡葬改革,全面铺开公墓区建设,投资44.2万元,征地34亩,基本完成7个村居公益墓地的规划建设任务。
文化下乡助力扶贫。
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行政效能有效提升。镇村两级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镇级服务中心功能日益完善。2018年,镇、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各类事件500余件。依法行政理念不断深化,接受人大监督已趋常态化。去年上半年,全镇共收到人大议案建议37件,其中办理37件,办结率达100%。
作风建设不断强化。聚焦“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锻造优良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和报销程序。2018年,全镇“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1%。加强村居财务管理,确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持续抓好自身建设,党委政府履职能力和行政效能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