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音铿锵谱新篇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召开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调研组来我区进行专题调研
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总3503期: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9-09-10

足音铿锵谱新篇

​——上饶市广丰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攻坚战。广丰,赣东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经济体量连续21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但由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原因,全区仍有34949842人未脱贫,大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这是一个个浸润着真挚情感的感人故事。数千名帮扶干部栉风沐雨、不畏艰难奔走丰溪大地,舍小家顾大家,谱写了一曲曲真情真心帮扶的时代赞歌! 

产业协同发展:带着办法去扶贫 

要想脱贫致富快,还得产业带。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小到一个贫困户,大到一个村落,要发展、要振兴,都离不开产业发展来“造血”。

近年来,广丰区以“激发产业扶贫造血功能”为主线,因地制宜推出“1+N”(一个龙头产业,N个特色产业)产业扶贫模式,精准定策、精准定向、精准定式,按下产业扶贫“快进键”:

马家柚绘就产业扶贫“柚”人“钱”景。“户种一棵柚,自己吃柚不用愁,户种三棵柚,送亲送友都管够,户种三亩柚,脱贫致富有奔头。”马家柚对扶贫工作的带动能力,排山镇牌门村的林华深有体会。在他的带动下,全村694户中570多户种植了马家柚,种植面积达2200多亩。110户贫困户参与发展生产,40余名贫困户实现再就业,人均年增收15000元以上。

 “共种致富树,铺就幸福路。”近年来,广丰区以马家柚为媒,推行“干部+贫困户+致富树”的模式,落实好“帮种、帮管、帮销”的服务体系,走出一条特色产业之路。

——苗木分配全覆盖。“财政出大头、帮扶干部按比例分担、社会力量爱心认购”三种模式并举,按所有贫困人口每人不少于3棵、每户10棵以上的产业扶贫目标,统一购置胸径达3.0公分以上的柚苗免费发放给贫困户。

——技术帮扶全方位。依靠三支技术队伍,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解决群众管理技术不过关的难题。专家型队伍,在田间地头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把培训开到群众家门口;“指尖”技术指导队,利用微信平台,成立马家柚技术交流群,定期推送技术管理的科普资料,及时在线解答群众种植技术困惑,适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以产业大户、种植致富带头人等“土专家”为骨干的32支马家柚服务小分队,就是群众身边的服务队伍,现场指导、现场答惑,打通专业化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

——果品营销有合力。入股农业合作社“搭车销售”、帮扶干部“站台销售”、社会爱心团队“合力销售”、电商线上发力……每年丰收季,广丰区把政府力量、社会资源、干部人脉调动起来,拧成一股绳,线上线下齐发力,奏响营销“大合唱”。农业专业合作社,先推销贫困户产品已成惯例;干部南下北上站台吆喝,把马家柚品牌传得更远、叫得更响;社会爱心人士进行“爱心认购”……

技术有保障、销售不发愁,这为贫困户规模化种植吃下了“定心丸”。截至目前,广丰区累计为贫困户种植马家柚95640株,折合种植面积2400余亩,实现贫困户马家柚产业扶贫全覆盖,绘就了一幅铿锵有力脱贫致富的“柚”人“钱”景。

此外,广丰区还推进“一垄高山茶、一畦蔬菜地、一群土山羊、一个公益岗、一批电商点、一个光伏基地”等工程,将林下经济、电商经济、生态旅游等协同发展。小丰村依托青山碧水发展旅游,开办的农家乐就有8家,民宿达20家,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卖风景”,端上生态的“金饭碗”。

扶贫有“戏”,扶贫又扶志。广丰区精心编排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在全省率先开展文化扶贫巡回演出活动,演出覆盖全区27个贫困村。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把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激发贫困户“要脱贫、争脱贫”的内生动力,深受群众喜爱。

“四个体系”:带着责任去扶贫

责任是干事之基,使命是成事之要。扶贫,必须真刀真枪去干,容不得半点表面文章。“百姓要脱贫,干部先脱皮;百姓不脱贫,干部就‘脱帽’”,广丰夯实“四个体系”,让干部带着责任去扶贫,挑好精准扶贫担子——

构建统筹高效的组织体系。建立区、乡、村、组四级指挥体系,构建了齐抓共管的联动工作格局。全面建强乡、村、组三级党组织,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加强基层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工作职能职责等“八个规范化”建设。

构建联动配合的帮扶体系。4752名区乡村三级干部,按照“4321”形成结对模式(即县级干部帮扶4户、科级实职3户、副科非领导职务2户、一般干部1户),“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走脱贫路”,实现了干部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选派了228名科级干部和年轻优秀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区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

构建严格严厉的督导体系。向“怕、慢、假、庸、散”作风亮剑,坚持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共查处84个问题,处理124人,调整了47名工作不在状态的“第一书记”,通报了3名无故不在岗的“第一书记”。

构建完善健全的考核体系。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把扶贫工作列入全区所有部门单位年终考核重要内容。区四套班子成员对挂点乡镇的扶贫工作负有与乡镇同等责任。对扶贫工作做得好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干部等,优先提拔重用。2017年以来,提拔重用了136名在扶贫一线的优秀干部,其中“第一书记”37名。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极大激发了干部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的干劲、干一事成一事的韧劲,取得一项项骄人成绩——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连续三年位列上饶市第一;2018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综合成绩位列全省第三;20197月,广丰区委、区政府因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成绩突出”,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嘉奖。

这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是颁给时代奋进者的勋章。

亲情饭、夜访制:带着真情去扶贫

扶贫工作实不实,首先要看对群众是否有真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民忧、纾民困,才能赢得群众真掌声。

“帮扶脱贫是场攻坚战,干部浮在面上是帮不成的。唯有扑下身子、捺住性子、开对方子、找准路子,才可能打赢!与贫困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如实照出群众的生活状况、干部的工作作风、干群的鱼水关系和干部的扶贫实效。”在全区脱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区委书记谭赣明的话语掷地有声。一场以“与贫困户同吃一次亲情饭、夜访一次贫困户”为开端,“结穷亲、真扶贫”的干部作风大转变活动,在丰溪大地拉开帷幕——

广大干部拎起背包,“自带干粮去扶贫”,撸起袖子与贫困户一道刷锅择菜、生火煮饭,同坐一桌、同吃一锅,话家长里短,捂热群众的心窝,问出了“贫源”,刨出了“穷根”;

屋里寻不着,田间地头找,白天见不到,夜访把话聊。帮扶干部披星戴月、深一脚浅一脚夜访贫困户,同坐一条凳“围炉夜话”,共寻脱贫路,共谋致富方。

作风实不实,数字最有说服力:2017年,全区帮扶干部夜访贫困户4万余人次,同吃亲情饭2万余次;2018年,全区夜访贫困户8500人次,为贫困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5200件……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区干部队伍持续保持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省脱贫攻坚督导组的肯定。

心中有真情,胸中永远系着老百姓。小丰村地处闽浙赣交界处,是边陲中的边陲,旮旯中的旮旯头。20175月,广丰区旅发委干部朱旭晖被任命为驻铜钹山镇小丰村第一书记。在任期间,他走遍了小丰村的角角落落,踏遍了小丰村的山山水水。这一年,恰逢他妻子坐月子,他还是义无反顾与原单位脱钩,一头扎进村里,吃住在小丰,驻村时间十天半个月是常事。扶贫工作量巨大,他经常带领村两委干部加班到凌晨,忙得顾不上给家里打个电话。工作间隙抽空回到了家,见到一个多月大的女儿都会笑时,才发现自己离家已太久,亏欠妻女太多太多,当场潸然泪下。

“结穷亲、扶真贫”,换来干群“鱼水情”——

“肩头挨着肩头坐在一起同吃一桌饭,这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帮扶干部和我们就是一家人!”毛村镇后溪村贫困户徐勤逢人便说“帮扶干部就是自家人”,帮他建起了两个蔬菜大棚,一年增收上万元;

“干部白天上班,晚上不休息,跑到我们这里来,是真心为我们做事的。我们再不努力脱贫,良心怎么过得去?”排山镇的贫困户周海闵在干部几次夜访后,决心抽掉“懒筋”,立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愚公志;

 “作为一名老党员应该义不容辞,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毛村镇乌岩村73岁贫困户邹传富,在儿子不幸遭遇车祸去世后,强忍悲痛说服家人,毅然作出同意捐赠其子遗体器官的决定,让生命之光在他人身上延续……

路在脚下,希望在前。展望未来,广丰区的各级干部将继续以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干劲,同贫困群众一道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幸福的明天,再出发!

(本文原载于94日《江西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广丰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   邮编:33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