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兑现一个承诺秋季养生保健知识(二)
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总3647期: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9-24

用一生兑现一个承诺

​——记诚信老人陈德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谢谢你们,老是惦记着我这个老头子,还经常来看望我,让我感觉非常温暖。这辈子,我只有还完债,我才能过得安心”。近日,沙田镇坞垄村村民陈德柱看到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又一次来看望他时,感动得连忙握手道谢。在他家里,我们又一次聆听了这位老人的感人故事,汲取近在咫尺的精神力量。

出生于1933年的陈德柱,当年因帮助村民担保借款而欠下30万元的债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20多年将拾荒还债进行到底,用铁的事实去见证“人未死债不烂”的古话,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被誉为“诚信老人”。

“陈德柱讲信誉,我们相信他!”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赶上改革开放的陈德柱,凭借祖传的酿酒手艺,在本地开了一家酿酒铺子。虽然只上了两年学,但他却深知“诚信为本,生意才能做得长久”的道理。他卖的酒不掺假,也不短斤缺两。因为讲信誉,村民们都乐意上门,他家的酒铺也渐渐变得远近闻名,多的时候,一年要酿十几回酒。

尝到甜头的陈德柱,眼光变得更活络了。每年到了酒铺生意的淡季,他拿着酿酒攒下的本钱,开始经营斗笠和农副产品的小生意。他把福建的斗笠、农特产品批发过来,转卖到广丰、铅山、弋阳等地。高峰时期,一批就要卖出万个,一趟就能赚上1000多元。就这样,陈德柱的小本生意越做越大,几年下来,他成为了全镇首批万元户。

19876月,村民陈振红因为房屋老旧、严重漏水要翻新,但资金不够,于是找到陈德柱帮忙,他二话没说借出一笔钱。由于他为人诚实,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村里的乡亲们,有困难的时候都来找他帮忙,村民之间相互借钱都喜欢找他做担保,“陈德柱讲信誉,我们相信他。有他担保,钱就像放在银行一样,稳稳当当。”村民鲁礼财在陈德柱担保下也借出了钱。

“只要有一口气,担保的钱我一定还!

好日子还在继续,可是陈德柱并没有意识到风险的来临。

接下来的几年里,上门找陈德柱担保的人越来越多。到1996年,由他经手担保的借款总额超过30万元。

然而,市场是无情的,到了90年代,由于他经手担保的好几户人家都没能准时还款,债主便找到作为中间担保人的他要求还债。陆续帮别人还了几笔债务之后,陈德柱自己的手头也开始捉襟见肘。这时,陈德柱的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精力体力每况愈下,家里的酿酒生意不如以前景气,其他生意也日渐下滑,最终生意倒闭。

更为糟糕的是,经陈德柱担保的几个生意人也因为生意倒闭而不能还债,还有不少借款人干脆东躲西藏,常年呆在外地,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眼见情况越来越不妙,好多债主怕他还不起钱,便争相找上门来,要求“保人”陈德柱还钱。

有个村民叫鲁礼水,他家做房子还差些钱,找到陈德柱作担保借了14000元。起初,他还了9000元,不料后来因病去世了,还剩下5000元没还上。即便是这样,陈德柱还是将这5000元债务杠了下来。实际上,不少村民心里也清楚,这样的债务与陈德柱关联并不大,但陈德柱说,“如果不是我在中间担保,别人也不会将钱借给鲁礼水,尽管他不在人世了,但这钱我要还。”

面对几十户村民30多万元的借款,陈德柱没有逃避,更没有推诿,而是一笔一笔都记在账上。他拍着胸脯向大伙承诺:“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担保的钱,如果借款人还不了,我一定还给你们。”

“我一定要在死之前还清所有债务!

30多万,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是一笔天文数字。高额的债务就像一座大山,重重压在陈德柱夫妻的身上。

为了还债,夫妻俩先后三次贱卖了他们的三处房产,凑得10余万元还给了债主,但是仍欠债20余万元。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大部分酒坛子贱卖了,祖上传下来的十六口酿酒大缸,一咬牙也贱卖了十四口。

到最后,陈德柱夫妻把全家人最后容身的老宅都卖了。因为还债卖掉了房子,陈德柱的儿女们无家可归,只好常年漂泊在外,四处打工。

陈德柱心里最对不住的是小儿子,今年40岁了,还没有成家。家境殷实的时候,他给小儿子定好了一门亲;但就在姑娘要嫁过来的时候,家道中落,亲事不了了之,小儿子也远走他乡打工,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为了早日还清债款,陈德柱一开始也曾到处寻找躲债的人,他去过浙江、去过上海,去过广州……“有时候,听到他们的下落,不去找一找,不甘心。光是上海,我就前前后后跑了13次。”陈德柱说。但是路费搭进去不少,钱却没有要回来几分。

最后一次到上海,他身上就带了点路费,由于到处找人,四处奔波,兜里的钱很快花光了。没得吃没得喝,陈德柱只好在路边捡易拉罐换点钱买水喝、买饭吃。有一天,一个好心人给了他一口废弃的电饭锅,好不容易换了点钱才买到一些吃的,陈德柱特别特别感动。从那时候起,他萌生了回家收废品赚钱还债的念头。

老宅卖了以后,陈德柱一直一个人租住在废品收购站,老伴祝美娟搬到了庙里。没有电视、没有家具,只有一张床和堆满了收购回来的废品,这是陈德柱的家。

每天早上,陈德柱五六点钟就出门,拉着一辆人力平板车,走街串巷收废品、捡破烂。在沙田镇,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80多岁的耄耋老人吃力地拉着一辆人力平板车,风雨无阻,行走在周边乡村……

为了早日还债,老两口省吃俭用。“他每天在外至少十二个小时,有时候去的远一点的地方,有人好心叫他吃饭,他中午就会在别人家吃,不然,就饿着肚子,晚上回来吃。”为了早日还债,夫妻俩每天开支的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大多时候,老伴祝美娟都选择烧柴火做饭,熏得眼睛都糊了;最艰难的时候,祝美娟曾经三年除夕夜都不舍得买半块豆腐,但是一想到省点可以早日还清债务,哪怕生活再苦,也觉得值。

因为常年收破烂,陈德柱的手皲裂、粗糙,有层厚厚的老茧,看着让人心疼。卷起陈德柱的裤腿,双膝上手术留下的疤痕清晰可见。那是一年冬天,他79岁,外面寒风刺骨。走了一整天的陈德柱手脚麻木,一不留神踩到了烟花筒打滑摔了一跤,左脚的膝盖骨摔裂了,光是动手术就花了6000元,用的全是子女们筹的钱。没想到,第二年他80岁的时候,同样也是为了收废品,他再次滑倒,右脚的膝盖骨也摔裂了。

虽然治好了,但膝盖大不如前,走路就更加吃力了,再加上压着废品的沉重平板车,稍微多走些路,陈德柱的膝盖就酸痛不已,每走一步都艰难。尽管如此,陈德柱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阴雨连绵,他都一天不落,依然早出晚归。

每年年前,陈德柱老两口都会取出发皱发黄的账单,按照留下的地址,把从年前忙到年尾积攒起来的一点钱,挨家挨户去还钱,一家多则一千,少则几百,每年都会去还一次。凡是未还上的钱,他都再一次承诺,欠的钱一定会还,在死之前一定会还清所有债务,并恳请乡亲们谅解,给他们时间。

2012年除夕前,陈德柱来到鲁礼财家里,把欠款交到鲁礼财的手中。因为时间太长了,鲁礼财的欠条早都找不到了,于是对他说,你年纪这么大了,我们现在也不缺这点钱,所以一再地劝说他,这钱不用还了。但是陈德柱坚持分3笔还清了担保的1000元。

寒来暑往,从1996年到现在,这还债之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总共30多万的债务,目前就还剩下16300多元了,我一定要在死之前还清所有的债务!”如今陈德柱老人已然进入耄耋之年,但是老人目光如炬,对于即将还清债务充满信心和动力。

“我欠下的债,我要自己还!”

几年前,担心老人养老没地儿去,大儿子儿媳花钱赎回了陈德柱的老宅子,妻子祝美娟才从庙里搬回来了,陈德柱和老伴住回了老宅,两位老人泪水纵横。

“我们也不希望父亲这么辛苦,8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说帮父亲还债,但父亲坚持说要自己还债。”陈德柱的儿子陈振荣说。陈德柱80岁生日之时,儿女们纷纷提出,欠下的债都由子女们帮忙还,却遭到了陈德柱的拒绝,“儿女们各自都有生活,我欠下的债,我要自己还!”

2015926日,中国江西网联合广丰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和广丰志愿者协会一起举办了为陈德柱老人义捐义卖活动,五天时间共捐到善款7324.65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时,陈德柱夫妻提出,他们愿意将善款全部捐出。“债,我们可以自己还,钱可以捐给比我们更有需要的人。”陈德柱斩钉截铁地说。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简简单单八个字,大写在夫妻俩二十多年的漫漫还债路上,一个普通的耄耋老人身体力行铸就诚信,感人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陈德柱入围201512月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候选人,获得2015年第四期“江西好人”荣誉称号。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广丰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   邮编:33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