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辛茹苦几十载养育五子都成才
时间:9月22日
地点:邯郸市峰峰矿区
人物:田爱芳(81岁)
田爱芳自述:1942年3月,我出生在邯郸市魏县的一户普通农家。17岁时,家里人介绍我认识了在峰峰矿务局(现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一矿装卸队当工人的老伴刘金山。老伴比我大19岁,那时候,不少人都觉得老伴年纪太大了,但我看他人实在、能吃苦,就和他结了婚。结婚以后,我们俩来到峰峰矿区,在一间自建的小平房里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想尽办法挣钱养家
来到峰峰矿区后,我先在一矿当临时工,在锅炉房里为工人们烧开水,每月工资只有18元。干了几年,我和老伴有了孩子,为了多挣点钱,我决定去理发馆跟着理发师们学理发。当时,理发馆规定交18元学费,学徒期是3个月。为了能尽快掌握这门手艺,一闲下来我就练习理发,不到一个月就掌握了技巧,可以自己摆摊给人们剪头发了。
学会理发的手艺后,我先到一矿生产科给工人家属们理发。外面理发收三角钱,而我只收两角五分,本着这种态度好、手艺佳、收钱少的经营之道,我的顾客越来越多。在生产科工作两年后,有一位顾客推荐我去了峰峰矿务局总医院总务科。当我给医院的工作人员理过发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试用期。医院为我安排了一间理发室,专门帮医生和头部受伤、即将进行手术的患者理发,我对顾客们一视同仁,理发一律只收三角钱,因此深受众人好评。
从“临时工”变为“理发师”,虽然赚得比之前多一些了,但我和老伴要养育5个儿子,孩子们吃、穿、用,还有上学的开销,依然给家里带来很大压力。面对这些困难,我从不低头,依旧乐观积极。
那些年,孩子们从来没买过一件新衣裳,他们的衣服都是我妹妹亲手缝制的土布衣。我时常教育孩子们要勤俭节约,他们将这些话记到了心里,吃的都是粗茶淡饭,从来不在外面买东西吃。
到了周末节假日,我常带着孩子们爬到矿场的矸石山上“淘宝”。在那里,捡来的煤核可以烧火做饭,烂旧的枕木带到废品站每斤可卖一二分钱,捡来的“铜疙瘩”(带有铜的石块)每斤可卖五厘钱。不过,在矸石山上捡东西可是个危险活儿,只要一敲钟,就意味着有新的煤矸石要倾倒出来了,我得赶紧叫着孩子们离开,跑得慢就会被山上滚下来的煤矸石块砸伤,我和孩子们都曾受过伤。尽管如此,我们一家子也没一个人喊累,大家都其乐融融的。
儿子们事业有成
55岁时,因多年站着帮人理发,我的双腿患上了静脉曲张,疼痛难忍。孩子们不忍心看我这么辛苦,三番五次劝我不要再理发了。离开理发室后,我实在闲不住,就在家附近卖起了烧饼、冰棍、包子……直到最小的儿子高中毕业,顺利考上了军校,我才决定放下手中的活儿,在家安度晚年。
这些年,儿子们深知我养育他们不容易,更明白是在党的领导下,人们才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他们年少时就有了长大要孝顺母亲、报答党恩的想法。儿子们刻苦上进,生活俭朴。老大刘院生、老二刘新华是初中毕业,老三刘新俊、老四刘新江是高中毕业,老五刘永新高中毕业后考入军校。他们弟兄五人中,四人都是共产党员。前些年,老三刘新俊应征入伍,回地方后分配到环卫部门,为城市的洁净辛勤工作着。老五刘永新驻守边疆。儿子们都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我是经历过穷日子的人,在吃、穿、住上从不挑剔,粗茶淡饭,荤素皆宜。自从20年前老伴病逝后,为了不让我感到孤独寂寞,老三刘新俊把我接到他家10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里住,这里地处南响堂山的山脚下,又在滏阳河源头黑龙洞景区附近,风景如画,很适合养老。现在我年过八旬,眼不花、耳不聋、谈吐自如,在家看完电视,就出门看景赏花,和老姐妹们谈笑风生,生活得幸福自在。
我们家是一个四世同堂29口人的大家庭,晚辈们经常提着礼物来看望我,对我嘘寒问暖。老五刘永新离我最远,有时他打来电话问候,我就嘱咐他不要担心我,他好好工作,做出成绩报答党,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通讯员石贵生、吕强协助采访)
■记者感言
田爱芳辛苦一辈子,将5个儿子培养成才,如今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田爱芳也享受着幸福安逸的晚年生活。祝田爱芳身体健康,事事顺心,相信在儿子们的言传身教下,孙辈们也会成为栋梁之材。
■串门预约
石家庄市的薛贵林曾相过许多次亲,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人,他觉得现在结婚的门槛太高了。下一期,咱们去他家串串门。
■串门回音
孝敬父母莫攀比
韩秀菊:看了《我的母亲真是太偏心了》,“偏大向小”“重男轻女”是一些老人的偏见。劝慰李女士,心态放平和些,姐弟之间经济条件不一样,不要因为钱伤了亲情。孝敬父母不可攀比,不要计较谁付出的多与少,姐弟俩各尽各的孝吧,不要留下遗憾。
百善孝为先。一个大家庭和不和睦,老人的做法固然重要,但儿女们对待老人的态度更重要。老人对待子女肯定想一碗水端平,但过程中难免有各种事情发生,让这碗水端不平。如果儿女们在孝顺老人的问题上不计较得失,那么一家人就会和睦幸福。
田守志:劝慰李女士,不要把父母的偏心视为对自己付出的否定,要尝试和父母坦诚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李女士虽然无法改变父母的偏心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处理方式,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尽量保持冷静、平和、宽容的心态去处理,让家庭生活更幸福。
要转变传统观念
王银海:“重男轻女”在某些老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转变这种想法需要有个过程。对于母亲的偏心,李女士不必太着急,可以持宽容忍让的态度,不要过于纠结,平时多与父母交流谈心,也可以请亲朋好友进行劝解。李女士在父母身边尽心尽力伺候,这份孝心老两口是看在眼里的,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会转变观念。
烦恼别往心里搁
申德明:李女士讲的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我的岳父岳母就是这种“偏心眼”。前几年,岳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连自家人都不认识。他唯一的儿子在上班,所以由4个女儿和4个女婿轮流照顾他。前年岳父在我家住,老伴问他,爸你有多少存款?岳父说,一百万吧。老伴便问他这钱给谁?对4个女儿他都坚决说“不”,却果断要把钱给唯一的儿子。虽然这是开玩笑(岳父压根儿就没有存款),但也足以说明“重男轻女”的观念早已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岳母也总念叨儿子好。面对老人的这种想法,我们当晚辈的不能针锋相对,但行孝道,莫管其他,烦恼自然就没有了。我想对李女士说,烦恼别往心里搁,你只要问心无愧就够了。
郑天峰:李女士的母亲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有限,“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她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母亲都这把年纪了,她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李女士是个孝顺的女儿,就别和母亲较真了。李女士尽到做女儿的责任,问心无愧就行了。再说了,母亲也只是说说而已,女儿的孝心她一定心知肚明!
必须一碗水端平
张礼恒:读了《我的母亲真是太偏心了》一文,李女士的父母对儿女区别对待,都是“重男轻女”的思想所致。儿子也好女儿也罢,都是自己的亲骨肉,把好事都给儿子,脏活累活全是女儿的,没有把一碗水端平,实在不应该。
我们都有年迈的时候,要麻烦的人还是子女。有些老人就认为儿子一定孝顺,偏心儿子,但又希望女儿尽心尽力照顾自己,这样是不公平的。等需要女儿的时候,又怎么好意思让她“坚守阵地”呢!所以我们要一碗水端平,让儿女都孝顺,度过幸福安康的晚年。
钱别随便让人管
李朝云:读完《母亲的存款让我与舅舅心存罅隙》,我认为孙志军和弟兄们需要让母亲和舅舅当面核实一下,只有这样才能说清楚。
这件事说明了一个问题,
钱不能随便交给他人保管。老伴的大姐自从丧偶后经常忘事,她手里的存单共计13万元,说是留着养老用。她怕将来用钱时,找不到存单,又不想让3个儿女保管,就将存单交给了老伴。老伴不想隐瞒,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大姐的儿女们,他们都同意由我老伴来保管。老伴说,既然姐姐和外甥、外甥女相信自己,这钱就得用得透明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