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密码:《谁主沉浮》第一章 风起雷动 (10)

(续前)

6

 

菩提祖师毕竟城府洞天,老谋深算。他决定暂时采取机智灵活的态度,对小石猴的问题进行“冷处理”。他相信小石猴的问题,迟早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而在此之前则不必急于下结论。

不管结果如何,他都非常高兴地给小石猴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孙悟空”。

同样不管结果如何,美猴王依然兴奋异常。因为细节方面的问题,老菩提不可能告诉他,他更不可能知道。高兴也好,兴奋也罢,对于他来说都是正常的。他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判断”:

一是三星洞前堪比仙境。霞彩弥漫,日月摇光。千株老柏带雨,万节修篁含烟。奇花布锦,瑶草喷香。石崖突兀,悬壁高张。时闻鹤唳,每见凤翔。玄猿白鹿亲切攀谈,金狮玉象结伴同行。

二是“老神仙”先声夺人。美猴王刚刚来到三星洞前,“老神仙”就吩咐一个童子及时开门迎接。但凡有一个陌生人到访,“老神仙”就会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信息。这说明三星洞主人的道行极高,美猴王对此印象深刻,充满期待。

三是三星洞里别有洞天。这是一个庞大的世界——一层层的“深阁琼楼”,一进进的“珠宫贝阙”,雍容华贵,逶迄呈现,令人眼花缭乱。美猴王跟在童子身后,穿越数不清的净室幽居,终于来到“老神仙”端然高坐的瑶台之下。大师仙风道骨,一尘不染。

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天,孙悟空忘记了疲劳,不停地蹦蹦跳跳,仿佛总是在梦中。

那么,菩提祖师都安排他些什么“课目”呢?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跟在师兄们屁股后面在二道门外的场地上练习走“猫”步,学习各种文明礼貌用语以及“洒扫应对”“进退周旋”的相关知识。这里成为孙悟空最初走向现代文明的“T”型舞台。

二是“跟班”学习。在师兄们指导下,他参加“学员社团”活动,讲经论道,习字焚香,尽管有点刻板,却也认认真真。在各种活动中,大师兄就相当于“辅导员”的角色,受师父委托管理“团队”,同样责任到位。这被称为三星洞的“基本功”。

三是学习之余适当安排一些劳动性质的“杂务”。当时毕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三星洞作为一所“学校”,同样提倡修道者附带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具体内容就是“扫地除园”、“养花修树”、“捡柴烧火”、“挑水运浆”等事务。

这些枯燥乏味的“必修课目”,孙悟空一学就是七年。

然而这些“必修课目”,却并非孙悟空所希望的。客观地讲,这些“课目”当然也是知识,也是学习,也是道理,甚至也可以说是必要的。但孙悟空从花果山九死一生来到灵台山,却绝对不是仅仅为了学习这些知识、学问和道理的。

花果山缺少知识是事实。若讲学问和道理,却不可一概而论。灵台山有灵台山的学问,花果山有花果山的学问;灵台山有灵台山的道理,花果山有花果山的道理。学问也好,道理也罢,都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退一万步讲,在花果山,即使没有灵台山所说的“学问”和“道理”,孙悟空照样活得有滋有味,精彩纷呈。

总之,孙悟空不惧生死,跨洋越海,万里迢迢而来,绝不是来单纯做“学问”的,也不是简单来听所谓“道理”的。他是来学习“长生大法”,挑战生命极限问题的。

对此,难免有人会说,孙悟空在灵台山坐了整整七年的“冷板凳”。

但我们同时也不能不说,他的这七年“冷板凳”并没有白坐。

怎么这样讲呢?到底孰是孰非?

老实说,在这七年时间里,他与师父的见面总共不超过三次。就是这难得的三、两次见面,也都是匆匆而过,仅止于礼貌性的颔首致意,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不曾留下记忆。可越是这样,老菩提给他留下的印象就越是深刻。在他的概念里,传说中的“师道尊严”不是这个样子的。

对于一般的修道者来说,七年时间不算长,却也不能算短。谁愿意皓首穷经、一无所获呢?

然而对于孙悟空,七年时间却是一段极其难忘的岁月。在这段历史岁月中,他走过激越、憧憬和梦幻,也经历过迷茫、彷徨和苦恼。多少个静谧的夜晚,他仰望星空,神游天外。他不能对现实无动于衷,也不能欺骗自己的灵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疑,他始终在观察,在等待,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三星洞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一排排高大的书架,摆满了诸子百家的“经史子集”。谁能想到,天性顽皮、最没有坐性的孙悟空会成为这里的“常客”。谁又能想到,图书馆一隅的地板上,清晰地留下了他两个深深的脚印。这张桌子,几乎变成了孙悟空的专用“书案”。

漫漫七年光阴,他背井离乡,远离花果山,远离“乡亲们”,虽然孤单,却并不寂寞。在这里,他找到了另一个世界——学海泛舟,犹如古洞探宝,同样充满着新奇和刺激。他有努力的方向,他有奋斗的目标。茫茫黑暗中,他心里永远矗立着一座不灭的灯塔。

可话说回来,在孙悟空大跨度的人生中,七年时间确实不能算长。但就是这不长的七年时间,却成为他心智磨练和沉淀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他走过的这一段心路历程,恐怕比他此前三、五百年的天真游乐生活都更富有意义。他因此而跨越了整整一个历史时期,看到了一段星光灿烂的世界风潮,不自觉地置身于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

孙悟空不停地进行着比较。灵台山与花果山,同属远离宇宙政治中心的偏僻大山,但其洋溢出来的时代氛围却截然不同。

在花果山,经过努力,他完全可以达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境界。但在灵台山,他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愿望。孙悟空发现,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一个重要事件,在三星洞的图书馆里,他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有关的文字材料。菩提祖师的神秘背景强烈吸引着他。他相信自己的师父一定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悠悠岁月,漫漫长夜,孙悟空在兹念兹,求索不息。

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然而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既不需要“黄金屋”,也不需要“颜如玉”。因为这些“东西”,他在花果山都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现在,他孜孜以求的就是“长生秘诀”。

但是慢慢地,孙悟空的头脑终于冷静下来。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古籍丛中,他是找不到长生秘诀的。

无情的现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错。如果书里可以找到长生秘诀的话,每一个修道者只需要抱两本书回家好好阅读就行了,谁还会留在这里苦度余光、自寻烦恼呢?何况他这个昔日的美猴王,更没有必要赖在这里找不痛快!

最后,孙悟空还是把目光落在了师父这个白胡子老头身上。

(未完待续)


本专题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