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歌到物语度命的马兰头因为有你,我不孤单摄影图片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68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2-06

从流歌到物语

---评论黄晓春诗歌集

文/老于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2 0 0 8 年,黄晓春的第一本诗歌集《岁月流歌》出版.蒙晓春信任,请我写了一篇短评,题目是《热爱且敬畏》.在那篇文章中,我是这样写的:除了热爱,须得敬畏.敬畏生活,敬畏艺术,包括艺术形式.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黄晓春已经具备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诗歌的热爱,他只要再有些许敬畏之心,一定能有更大成就.

正像他自己在后记中写的那样:可诗歌总在无法达到的地方,跋涉是永远的主题!跋涉也是一切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们永远的主题.

仅仅九年时间,晓春捧出了热爱和跋涉的结果,就是我眼前的这本《小庄物语》.为什么强调九年这个时间,是因为,诗歌在我们的这个时代,看似热烈,其实聒噪;看似繁华,其实虚弱.我记得于坚写过一篇文章,叫《现在是诗歌最好的年代》,名字是叫板.其中文字非常恳切,提到的诗歌的无用和大众的堕落.对!诗歌是无用的,所以,我要强调,这个九年中的黄晓春,凭着热爱和跋涉,写出又一本诗歌集.热爱之热,热是一种始终在场的温度,不仅会影响时代,也会烧灼自身.就像他开篇的第一首,《一生记住一个村庄》:一个人守一间老屋/用思念存储我的过往/任凭脚步流浪/一生记住一个村庄.这既是点题,更是言志.如何不使人感动和钦佩啊!

为什么会从流歌到物语呢?这九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把2 0 0 8 年,中国召开第2 9 届夏季奥运会,比喻为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第一次亮肌肉,从那至今,这个国家像一艘在风浪中奋力搏击的巨轮,渡过了一次次荒郊险滩.这背后的巨大代价,是这个国家的每一个百姓,这个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在默默奉献的结果.百姓要筚路蓝缕,土地已面目全非.如果说流歌是年轻的呐喊,是宣言,那么,物语就是中年的沉吟,是忧伤了.整个诗歌集,晓春的忧乐跃然纸上,像这一首《故乡的河流》:高速蛮横,阻断流向/乡亲便捷中学会遗忘/心思淤积,往事疯长/还有谁的布鞋?/遗落水磨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庄物语》,是一个诗人对于故乡人伦和土地物种的追思和怀念啊!这里的物语,已经超越了原来物语的本意,有了更加广义的诗意和更加深刻的哲理了.

诗言志,一本诗集如果没有如鲠在喉的东西,便没有价值.在这个怀旧泛滥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说乡愁.我要声明,那些坐着高铁,用着电脑,发着微信,一边享受着现代化的种种好处和便利,一边又痛骂现代化,发出无病呻吟的声音的,在我个人看来,都不是真正的乡愁.什么是真正的乡愁呢?我个人以为:贯穿数千年历史,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和礼仪,才是真正的乡愁.晓春的诗歌集里,有大量的篇幅,写到了二爷,父亲的病,父亲的电话,母亲的白发……尤其组诗《一个村庄的回望》,那样的愁思流转和情怀萦绕,才是真正的乡愁啊!

床头的油灯/温馨记忆的敞亮/母亲/针绣的花朵清贫绽放/蹬"奥康",穿"利郎"/常念油灯下一针一线/为何放不下/那双"千层底"的向往!

《小庄物语》诗集诞生在这片故乡的诗篇,必将因为这片土地的永存而意义彰显,值得我们大家拭目以待.更期待后来者,用更多的艺术形式,追思和怀念我们的故乡,我们的土地.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