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红军陈清凤坚韧、传奇的奋斗人生段驯教子重大义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73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18-04-24

女红军陈清凤坚韧、传奇的奋斗人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晚年陈清凤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以后,原中央苏区的留守部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包围中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10月改编为新四军,义无反顾地投入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中。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黄道烈士的夫人、晚年定居江苏金坛的离休老红军陈清凤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她以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一路前行,书写了自己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历史。

(一)

陈清凤,江西上饶人,1914年12月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1923年随父母到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在资本家开办的造纸厂做童工。1926年4月参加革命,担任王家坪、竹坪、王家前三村儿童团团长,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配合暴动队开展活动,参加打倒土豪劣绅和资本家的斗争。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参加并组织农友开展抗捐抗税斗争。不久在坑口车盆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随后分别担任崇安县妇女部副部长、建阳县妇女部部长和邵武县妇女部部长等职。在崇安组织妇女慰劳队,抬伤员,慰劳烈军属。她还深入建阳和邵武做白区工作,打入敌人内部,瓦解敌军。

1928年,陈清凤所在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她任闽北红军崇安县独立营看护长,负责护理伤病员。1929年4月,崇安独立营在福建省建阳县竹鸡垅同反动大刀会进行激战,陈清凤英勇杀敌,奋不顾身救护伤员。战斗中,她背部和脚踝被敌人子弹打穿,昏倒在阵地上。战友们把她送到红军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战后她受到独立营一等奖励,并被评定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1930年1月,陈清凤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7月,无产阶级革命家黄道调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陈清凤时任闽北分区委妇女部长、机关党总支书记、组织部长,两人开始相识。

黄道是江西横峰人,1900年5月出生。1923年秋考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同年由李大钊、陈毅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北师大党支部书记。1925年回江西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与方志敏等人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1933年5月,在江西黎川成立中共闽赣省委,黄道曾一度调任闽赣省委常委,兼任秘书长和宣传部长。不久,在敌人第五次“围剿”中,闽北苏区与闽赣苏区被割断。为加强闽北地区的领导,中央又派黄道任闽北分区委书记。陈清凤继续任闽北分区委机关党总支书记、组织部长等职。

在此期间,陈清凤一方面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文化水平,一方面努力搞好工作。她和同志们一道深入群众中间,积极组织生产突击队、模范队、冲锋队,通过苏区工会、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群团组织,发动群众掀起建设根据地的热潮;通过妇女生活改良委员会,把获得人身解放的苏区妇女组织起来,参加劳动,既解决苏区劳力缺乏的困难,又使广大苏区妇女认识到自己获得解放的巨大力量,自觉地为革命进行更为坚决的斗争;通过创办补习夜校、列宁读书班、儿童小学,以及区、乡工农识字班、识字站,开办妇女训练班等形式,努力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黄道开始从内心喜欢上陈清凤的人品和才华。

(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实行战略转移。陈清凤跟随黄道,奉命留在闽北地区,领导红军游击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利用有利地形,与数十倍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

1935年,闽北游击战争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当时,闽北苏区被国民党军50多条封锁线加以分割。敌人还实行“移民并村”,强迫老百姓到据点里住,编成保甲,实行连保,企图困死红军游击队。这一年的寒冬,红军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有的人竟被活活冻死、饿死在武夷山上。1935年3月,闽北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经不起艰苦斗争的考验,公开叛变投敌,并带领国民党兵搜山,残杀红军战士。对此,黄道及时召开闽北分区委会,作了《反叛徒,提高革命信心,坚持革命斗争》的政治报告,向大家通报了情况,部署了应对工作,并率部突围。陈清凤在三港阵地召开机关党总支会议,教育大家坚持革命气节,紧急动员党员干部同叛徒作斗争,指挥便衣队、挨丝炮队,在敌人必经的要道埋上地雷,在山道两旁垒石头,用土办法击退叛徒李德胜引来的国民党追兵,确保了闽北分区委机关和部队不受损失。

1936年6月,中共闽赣省委在崇安县岚谷乡岚头村的黄龙岩重建,黄道任省委书记。陈清凤被任命为闽赣省委机关党总支书记、妇女部部长,直接参与闽赣省委的重要会议和军事行动,并被黄道带在身边当助手。当时,敌人屡次抄没黄道老家,杀其父亲黄菊,其妻吴品秀(原闽赣省委妇女部长、闽北苏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在对敌斗争中被捕失联,敌人还将黄道母亲和妹妹从赣东北抓来诱降,但这丝毫未影响到他的革命斗志。黄道凭着自己的智慧,带领红军游击队与敌人周旋,多次打垮敌人。这使陈清凤十分敬重,她在工作上大力支持黄道,在生活上关心照顾黄道。

(三)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黄道率闽北红军和游击队1200余名将士奉命下山参加整编,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投入全面抗日战争。

这时,黄道与陈清凤之间由革命友情发展为爱情,经党组织批准,两人在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结婚。为了使闽北红军游击队顺利改编为新四军,陈清凤全力协助黄道,日夜加班找干部战士谈心,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宣传工作,直到1938年2月闽北红军游击队离开石塘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陈清凤还兼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文书,协助留守处主任曾镜冰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1939年3月,日军大举进攻南昌,国民党仓皇而逃。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先后迁往江西吉安和上饶,黄道不再兼任办事处主任而调回皖南中共东南局由东南分局更名工作。3月25日,黄道由吉安经上饶到达浙江金华。此时,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正以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公开身份,从重庆来到东南抗日前哨视察,由皖南新四军军部到达金华。陈清凤跟随黄道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后,4月6日陪同周恩来先到国民党第三战区所在地上饶,后到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所在地吉安。4月18日在江西视察结束后,周恩来赶赴桂林,黄道夫妇则动身前往皖南新四军军部。4月20日,黄道途经铅山县河口镇时感到身体不适,住进大同旅社治病。国民党特务收买的医生借治疗之名,竟丧心病狂地注射毒剂。5月23日,黄道不幸“病逝”,时年39岁。临终前,他嘱咐陈清凤和身边的战友,要“革命到底,抗战到底”。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得知这一噩耗后,奋笔写了《纪念黄道同志》一文,对黄道一生的革命业绩给予高度评价,称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中共东南局发出《关于悼念黄道同志的通知》。6月3日,中共福建省委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在河口镇隆重举行有数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东南局青年部长陈丕显代表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前往吊唁并致悼词。追悼大会后,黄道灵柩移葬崇安县长涧源。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谋害黄道的国民党特务落网,黄道蒙难河口镇之谜才真相大白。1950年,黄道遗骸从福建长涧源移葬江西上饶革命烈士纪念塔旁。

黄道遇害时陈清凤已怀有身孕。从黄道被害现场到参加河口镇的悼念活动,从河口到崇安县长涧源村安葬,陈清凤自始至终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守候在黄道身边,表达了她对黄道的深厚感情和真诚的革命情谊。

根据中共东南局的指示安排,由陈丕显和时任皖南特委青年部长的黄道长子黄知真(解放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省长)将黄道幼子黄知琛(解放后曾任横峰县县长、政协江西省上饶地区联络处副主任)带回到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安排在教导队青年队学习;将陈清凤也接到皖南,任中共东南局机关党支部书记、妇女部委员,兼任党训班组织干事。她同妇女部的同志一起,发动和组织东南地区妇女同胞积极投入抗日斗争,并配合皖南特委在泾县招收新四军和征集军粮等工作。

几个月后,陈清凤以中共东南局巡视员、妇女部特派员的身份,由皖南调往陈毅领导的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工作。1940年1月(农历1939年12月),陈清凤在茅东地区生下女儿黄知慧。她紧紧依靠当地革命群众,抚养烈士遗孤,积极做好党的组织建设、妇女、统一战线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民主政权建设、扩大新四军和对敌斗争等项工作,发展和壮大了抗日力量。1943年,陈清凤参与组织茅东县干群大规模拆除和烧毁日伪军修筑的竹篱笆封锁线,开展反“清乡”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江南新四军主力北撤,陈清凤奉命留守茅山地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她任中共茅东县天湖乡(今属常州市金坛区)党支部书记、乡长,并分管建昌区的一些地下党支部活动和领导圩外十字河地下交通联络站工作,在国民党反动派“清剿”的腥风血雨中艰难地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1949年4月,陈清凤在茅东地区发动和组织干部群众,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通讯设施,并对国民党地方部队进行攻心战,瓦解了盘踞在金坛后阳一带的莫虎松自卫团武装,缴获了他们的全部枪支弹药,以接应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

(四)

1949年4月24日金坛解放后,陈清凤历任金坛县直溪区公安特派员、金坛县妇联委员、县工作组组长、县法院审判员、县贫协委员、建昌公社贫协主任等职。她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以满腔热情投身于第二故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1960年8月,女儿黄知慧从江西政法学院毕业,被分配在省检察院工作不久,党中央号召大批干部到基层锻炼,陈清凤支持她回父亲黄道老家横峰县姚家公社工作。黄知慧在公社干了十余年,后在横峰县机关、玉山县政府、鹰潭市人大工作,2001年在鹰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上退休,现任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清凤受到冲击和迫害,但她没有动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党的信任。她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勤奋工作,并与错误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79年,陈清凤恢复了党籍,工资定为行政十七级(县团级)。1981年、1984年先后当选为金坛县第一、二届政协委员,她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社情民意,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陈清凤1982年8月离职休养,享受厅局级政治、生活待遇,2000年11月起享受副省级医疗待遇。离休后,她经常到机关、企业、学校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担任多所学校的校外义务辅导员,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2004年1月28日,陈清凤走完了九十载的革命人生路,在金坛逝世。

陈书明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