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不断深入,各大城市中小工业集中区纷纷转型升级,从工业集中型园区(1.0版)到产城融合型园区(2.0版)再到科教创新型园区(3.0版),发展至今,普遍面临着资源饱和、“小散乱”环保压力、亩产值较低等问题。现如今,在江宁的中小工业集中区,一场“工业4.0”的革命正在“上演”,朝着新型产业培育、投资孵化、绿色智能、创新驱动的第四代产业园区(4.0版)迈进。
企业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几年前,位于南京丰华耐磨有限公司因工艺落后、环保措施跟不上而被关停。记者近日走进该企业,却看到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将环保砖打包装车。原来,在街道、社区的帮助下,为该企业引入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环境污染小。
企业和政府的同频共振,带来的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现如今,该企业年产6000万块环保砖,更是将尾矿和粉煤灰变废为宝,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公司现在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员工对生产工艺进行技改创新。”尝到技改“甜头”的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对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的‘低产田’实施‘原土地技改’,不仅提升了工业亩产值,更激发了企业开启‘工业4.0’革命的热情,变‘要我改’到‘我要改’。”江宁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制定《江宁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激励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政策进行引导,驻区企业重点技改项目不断增多,截至今年四月底,江宁区技改投入占比比去年底高出了9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中小工业集中区的土地效益和亩均产值,为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
园区
从“小散乱”到“高大上”
J6软件园的前身是秣陵街道秦淮社区的一个“社办”工业园,主要集中了机械制造、钢材加工等数十家工业企业。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工业园内高耗能、低产出、有污染的企业极大限制了园区发展,街道、社区邀请专业运营团队,对园区进行提档升级。
如今,走进秣陵街道J6软件园,利用老厂房改造的办公楼现代、时尚,花园式办公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园区已引进企业近100家,初创型企业占了一半左右。”秣陵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园区逐步形成了以智能互联产业为主导的教育软件、文化创意、新媒体等科技企业集群。
“小散乱”的“社办”工业园“蝶变”为“高大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街道、社区、居民实现了多赢。
政府
从“捡到篮里都是宝”到“设定基本门槛”
近些年,成立于2002年的汤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内企业日益增多,园区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日趋饱和。“当前,粗放型发展的企业肯定不适合留在园区。”汤山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些年来,园区淘汰1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对铸造、制造、化工等粗放型企业,租赁合同到期一律不再续约。
汤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园区招商“捡到篮子都是宝”,如今街道对入园企业设定一系列门槛,达不到要求的一律拒之门外。目前,汤山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在“腾笼换凤”,引入了东利来、广顺电子、法宁格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东利来光电实业生产的高精度显微镜,正被全球3个诺奖实验室使用。
据了解,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28886.74亩,占全区工业集中区的27%。“当前,江宁区是工业2.0、3.0、4.0版并存的现状,特别是中小工业集中区亩均税收只有5.75万元,远低于省级以上开发区的亩均税收23.33万元。因此,对中小工业集中区‘二次开发’势在必行。”江宁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当下,促进低效企业技改、盘活闲置土地、提升产业层次,是我区破解发展要素瓶颈、提升工业亩产值的三把“金钥匙”,正在开启江宁区中小工业集中区的4.0版。
(来源《江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