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平
我生长在农村,家住圩埂旁边,父亲在排涝站从事水利工作多年,我对家乡的圩堤饱含深情。
我的家乡建昌圩,四面环水,顽强的先辈们不甘受水患的折磨,用不屈的脊梁,挑土筑起了长堤伟岸的身躯。建昌圩遵循茅山水势和水路规律设计,以水路而筑圩,以圩堤而设涵,以地形而造洞。圩内河网交错,农田密布,土肥水美,物产丰富。建昌圩长84华里,是“江苏最美水地标”之一,也是常州地区第一大圩,已有1765年历史,它像钢铁卫士般守卫家乡人民。建昌圩风清民纯,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活动频繁,生活在这里的家乡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遇到黄梅季节发大水,外河水势猛涨,圩堤内更是天苍水茫,水天相连,这时候的圩堤上人声鼎沸,昼夜不停,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铜锣、桅灯、手电、沙袋一应俱全,夜晚俯视圩堤,似银河散落人间……时任建昌圩排涝站站长的父亲,一连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排涝站机房值班,听妈妈说父亲由于连夜疲劳打盹,牙齿不小心竟然磕碰在机器上。有时候巡查在圩堤上,遇到雷雨大风,伸手不见五指,他只能沿着圩堤匍匐前行,排查险情,路家不回。正因为父辈们的坚守和付出,才使建昌圩堤成为“铜墙铁圩”。
每到秋冬时节,兴修水利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家家户户分派劳力,我母亲也忙着“赶河工”,河工现场:红旗飘展,你接我担,你追我赶,欢声笑语,左邻右乡誓师大会战,场面蔚为壮观。父辈们口中“筑圩吕书记”,更是功不可没,有口皆碑。如今各项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河长责任制更趋规范,它原有的雄姿愈发显得英气勃发。
家乡的圩堤不仅是我儿时的“伊甸园”,也是我成年后眼里的风景线。圩堤两边全是浓密的青草,草不高,却是生命力顽强,年年被人踩,被牛羊吃,被火烧,可是一开春,绿茵便顽强地冒了出来。儿时我最喜欢躺在靠河的那边,晒着和煦的阳光,压着柔软的堤身,闻着青草的清香,吹着凉爽的清风,看着波光粼粼的河面。
缘于父辈从事水利事业,长大了我也与圩堤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很自然学会了钓鱼。双休日,我最喜欢坐在家乡圩堤下钓鱼,偶尔,一条肥硕的鱼被我提出水面。有时,半天见不到鱼上钓,我也不恼,钓鱼不是目的,享受钓鱼的乐趣,那才是钓鱼的最高心境。
如今,很多久居城市的钓友们开始利用节假日来到农村,亲近大自然,体验农家生活。他们拿出钓竿到堤边享受垂钓乐趣,那种惬意的心境若非亲身体验,是很难尝到的。如果你也想放松心情、享受垂钓的快乐,不妨来到我们建昌圩堤下,去体验乡村的野趣:钓鱼捕虾、采蔬摘果、品红香芋、吃农家饭菜……
我爱家乡的圩提,更爱修筑和保护圩堤的父辈们,我庆幸自己能安静地生活在圩堤的身边,也庆幸自己一生能与圩堤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