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敖齐
我老家在水北农村,在我孩提时代,家里如果养了一只下蛋的母鸡,简直就是家里的小银行。
那个年代,人们的温饱都没能解决,只能省吃俭用,苦度岁月,鸡食以菜叶、青草、稻糠为主,因营养不足,产蛋数量相当有限,有的鸡要歇几个月才下十只蛋。积攒下来的一只只鸡蛋,母亲平日里总是舍不得吃。每隔十余天,她就要提20多只鸡蛋到水北街上卖,每只鸡蛋卖到一毛多钱,贴补家用,买些油盐酱醋。一天,我发现鸡窝外面的杂草丛中有一窝蛋,我兴奋地点了一下,刚好17只。母亲乐滋滋地提着竹篮来取时,朝鸡蛋看了十几分钟,自言自语地说:“不对呀,那只芦花鸡下的蛋没有这么大,而且蛋壳的颜色也不同。”
次日一上午,母亲蹲在鸡栏旁边静静守候,想弄清楚究竟是哪只鸡下的蛋。中午时分,母亲终于发现原来是邻家婶子家的一只花斑鸡下的蛋。之后,我眼巴巴地看着母亲把半篮鸡蛋送到邻居婶婶家。
那些年,村上人家办喜事、做寿等都有送蛋的习俗。我三姐生小孩双满月后回到娘家,热心的乡亲家家送来了鸡蛋,母亲把收来的鸡蛋一只只拿到灯下反复照看,把不新鲜的蛋取出来,再把挑选好的新鲜鸡蛋煮熟,抹上喜庆的红色,以同样的数量“回礼”给各家各户。如此一来,家里不但没有收取人家一只鸡蛋,反而“赔出”了几十只新鲜鸡蛋。
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心里嘀咕,埋怨母亲老做“赔本”交易。母亲说:“农村上人艰苦朴素,省吃俭用,很多人家自己家的鸡下几个蛋都舍不得吃,一直积攒着,久而久之这些蛋也就变质变坏了,我们照此再把不好的蛋拿给人家,怎么行呢?”
就这么简单,不需说教,无需多言,母亲的举动,将家风写就成淳朴无华的至亲至美,教会我努力做一个礼仪之人、正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