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环水一条道,车子进村危桥堵,孩童上学赤脚行,危重病号肩抬走,农副产品贱价卖,村民致富无路走,是上世纪90年代的真实写照。”8月26日,“我家门口那条路”江苏展示周暨“最具诗意的路”发布会在我区举行,老书记、老作家、老劳模、老手艺原创音诗画节目“四老话四好”环节上,朱林镇黄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严清华道出了农村发展“无路”的心声。
“22年前我到村上当书记,有的村民说‘严书记,村上没有路,我家种的蘑菇运不出去烂在家里’;还有村民说‘村上没有路,仔猪挑出3公里卖给小贩子,每只小猪拉屎尿尿重量减少,少卖20元’;再有的说‘村上没有路,我家媳妇难产抬到医院去耽误时间,大人小孩都差点死掉’。”严清华说,路,成了制约村上发展的瓶颈;路,成了保障群众民生的命脉;路,也使得干群关系紧张如水火。当年冬天,他带领群众肩挑7万多方土苦干了一条路,之后交通部门帮他们提档了四好农路,区委区政府又送来茅山旅游大道快速路,现在是高速路、快速路、黄金路,路路相连直通村口。
“22年来农民收入从1700元增加到26800元,翻了19倍;集体收入从2万元增加到470万元,翻了235倍;集体资产从9万元增加到3800万元,翻了420倍。”严清华说,黄金村发展靠的就是“四好农村路”。
“呜——呜——客轮嘶鸣,缓缓靠向轮船码头。高昂的船首犁出两道滚动的浪棱,唰——唰——。此时,码头上早已挤满了候船的乘客。我不知多少次孤身挤轧在乘客中,不知多少次在轮船码头久久伫立。每每听见汽笛声,我的心头禁不住一阵激动,一阵喜悦,轮船来了,轮船来了啊……”老作家、常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洮湖》杂志主编葛安荣带领新老作家为“我家门口那条路”创作了系列征文,分享了创作农村路建设报告文学故事和相关著作背后的故事。
“从唐王到西岗,再到白龙荡、乌龙山,一路尘埃飞扬;路面狭小瘦长,坑坑洼洼,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薛埠一条公路通金坛城,那是平整的水泥路,那时骑着自行车由薛埠到金坛的感觉真好。”葛安荣绘声绘色,“日出日落,花开花谢。30年过去,如今老区唐王小镇早已消逝了旧时影子,现代气息扑面而来。交通四通八达,血脉流畅,班车穿梭不息,家庭小车如鲫来往。落后单调的水上客运早已绝迹,‘呜——呜——’的汽笛声早已远去。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改革开放,40年变迁,40年发展,茅山老区换了人间。”
“谢桥村全国文明村,是和睦相亲的大家庭,路是大家的路,现在说说我家门前有条路——”“改革开放变模样,书记修路致富忙,梧桐引来金凤凰。环村大道路路通,十字大道穿村庄,中心道路真宽畅,一路高歌向远方。”谢桥村村民来讲述老劳模周国平为谢桥修路筑路的故事,“我家门前有条路,美丽谢桥花一样。振兴乡村心连心,大路通天幸福万里长……”
“这是一条生态的路、美丽的路、通达的路、致富的路、发展的路……”最后一个非遗秀农路,国家级非遗金坛刻纸大师杨兆群历经数月,为此次活动精心制作了金坛刻纸长卷《乐道金坛》,展示了金坛四好农路微缩全景,引得全场阵阵掌声。
蒋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