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母桥边的孝道图片欣赏“龙泉太阳能”杯“我家的小康故事”征文启事芋头咸粥广玉兰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233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09-15

思母桥边的孝道

关键字:孝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文/谢丽霞

阳光闪闪的清晨,微风柔软,我走在华城路上,放慢去菜场买菜的脚步,深深地呼吸,感受着金坛历史悠久的人文气息和孝道文化。这不,一个高2米左右的牌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乳白色的外框,深褐色的内框,牌头是蓝底白字“思母桥”三个黑体字,正文介绍了“思母桥”的由来。

明万历22年夏日的一个早晨,年过50的医圣王肯堂由棺木中一滴渗血,救下了一对母子。子金榜题名后,归故里之日,遵母嘱咐,去医圣府上拜谢当年救母子性命之恩。王肯堂告之“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的孝道思想,希望巡抚在汇贤河上修桥,不仅行医方便,又使百姓受益,惠及永久。巡抚当即答复,桥当修,名遂以“思母”二字冠之。

怀着对思母桥的敬重和瞻仰,我打开了手机百度,搜到了常州历史文化故事,说思母桥也有另一段奇妙的传说。

金坛东门外下塘河对岸,有一个叫汇贤村的小村庄,村上鲍员外家有个聪慧过人的儿子叫鲍磊,娶妻叫李玉,生下一个儿子叫鲍碔。鲍员外夫妇相继去世,鲍磊赴京赶考,路上染病身亡。李玉被恶霸王冬瓜霸占,鲍碔历经千辛万苦,金榜题名,荣归故里,处斩王冬瓜,为民除害,为娘报仇。鲍巡抚为报答母恩,为母亲建立家园,并在当年母子分散的渡口,建造了一座三孔古石桥,名“思母桥”,每年都要赶回来看望母亲。后来李玉终老归天,安葬在汇贤村后面的思母桥东侧,鲍巡抚每年都来祭扫母墓,即是年过花甲,力不从心,也要坐轿前来,从不间断,天长日久,世代沿袭,亦叫“思墓桥”。

我想起了我的母亲。我一直记得那年春天,母亲为了翻新家里的土坯房,省吃俭用,四处筹钱,乌黑亮丽的头发,几天之间就冒出了白发。于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哥哥假装背着书包去上学,半路上和约好的小伙伴逃学去采茶叶。我们早就打探好了,采一斤雀舌两块钱,采一斤茅峰五毛钱,茅峰采得快,雀舌不容易采。一到茶叶地,我们领了采茶篓,就钻进了茶田拼命采起来。整整一天,晒得脸上脱皮,采得手指肿胀,过秤结账后,我和哥哥一共得了10块钱。爸爸一个月工资才48元,我们一天就挣了10元,我们甭提有多高兴了,蹦蹦跳跳回到家,哥哥得意洋洋地举起钱交给母亲,然后跟我挤挤眼睛,好像在说看妈妈怎么表扬我们。谁知道母亲脸色一变,厉声责问,生怕我们出去偷,又听说是逃学采茶叶,更是生气,平生第一次拿起笤帚抽打我们,责令我们跪在灶门口反思。无论家里再穷再难,有父母担当,我们的责任就是上好学,读好书,就是对家庭最大的贡献。那时候不懂,为什么靠自己的劳动挣了钱,母亲还要责打我们。只是母亲深厚而明亮的爱,是我们一生的温暖。

曾经的古石、古道、青石板在时间的淘洗中无可避免的消逝了,但这些有幸被时光拣选存留下来的美丽传说,却得以清晰地凸显出来,在这纷乱复杂的世界里,留住了生活某些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孝”。凭栏远眺,清澈的汇贤河作为城中的景观河,仍昼夜不舍地流淌,思母桥换新颜,融进宽敞的街道、林立的大厦,但没有忘记推崇“孝”文化,对母亲的感恩融入了对桥的神性仰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金坛时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晨风路61号   邮编:2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