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香径、亭台楼轩、粉墙黛瓦、碧水环绕的环境,谁不流连忘返?薛景荣就陶醉其中。薛埠镇下庄村是“水美乡村”,村庄小游园与薛景荣家一墙之隔。下庄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庄不仅“穿衣戴帽”,还因村制宜造景,让百姓记得住乡愁。
薛景荣来自辽宁铁岭,爱上这里的山水,爱上这里的人。她患有哮喘,几年前丈夫中风,女儿上高中,家里雪上加霜,村里为她办理了低保。
“谢谢你,送来了草绳机,还定时来拉草绳。”10月18日,薛景荣卖完豆腐匆匆回家,她要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在门口,她碰到周和平,他是专程送稻秸秆来的。
“都是乡里乡亲,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周和平把稻秸秆卸下,帮她把电视机搬到门口,把草绳机搬到公园旁。作为金坛和平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和平把她拉进了合作社,并带领她走上了幸福路。
薛景荣一边摇着草绳机,一边看着十九大开幕式直播,心里喜滋滋地算起一笔账:“每天磨10斤豆腐能挣20多元,一个月就是600多元;每天摇6盘草绳,每盘12元,一个月就是2160元;加上低保每月700多元,一个月收入3500多元。”
“合作社还为我们交保险,按时发工资,我们等于坐在家里上班。”薛景荣发出由衷的感叹,“我们享得是共产党的福呀!”
周和平在指导薛景荣(左)摇绳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我区以第五轮结对帮扶为契机,通过政府引领、政策扶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走“合作社+农户”形式,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致富”,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造血功能。
“我每天摇7盘草绳,一个月挣2500多元,真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周玉珍70岁,周和平把草绳机、稻秸秆送上门,定时收购、发工资,还补贴电费。编草绳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危险性,周和平对老年人没有时间与数量限定。
金坛和平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是常州地区最大草绳编织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形式,把低收入家庭、一般贫困户作为服务对象。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149名,多数为老弱病残,其中残疾人9名。周和平对他们统一操作规程、统一质量管理、统一维修养护和统一收购、统一贮藏、统一销售。2016年收购秸秆2556万吨,今年计划5000吨。
“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互动经济组织,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成员致富为根本。”眼下,秋收时节马上到了,周和平又忙开了。他说,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还保护生态环境。秸秆自行打捆20元/亩,农民打好捆20元/担,农民亩增效益200元。
“我们不仅稻草、草绳机、运费、电费全免,还向贫困户倾斜,如达到100盘,每盘奖励1元,年底还对贫困户进行慰问。”周和平说,合作社目前投入150多万元,建设秸秆收储中心1500平方米,拥有各类草绳机130台,其中80台直接发到农户家中。
“草料来源不用愁,结合秸秆禁烧,与金坛、武进等周边地区签订秸秆订购协议。草盘销售不用愁,用于金坛、句容、溧水等周边地区花木公司、苗木专业合作社园林绿化。”周和平说,下一步将加大投入,购买压饼机,制作颗粒燃料销售或用于食用菌生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输血更要造血,扶贫更要脱贫。”金坛区农办负责人表示,像类似专业合作社还有许多,如直溪镇实施“合作社+项目+少数民族户”运作模式,带动帮扶少数民族村民脱贫致富。蔡甲村布依族妇女罗莉说:“我不但从合作社免费拿到种子和肥料,合作社还统一技术指导、管理和销售,使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我区积极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至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500多家,入社总户数15万多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常州市级示范社70多家,产销型合作社300多家。区农办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来抓,立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围绕政策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维权服务、行业规范、产品销售等,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开展活动,搭建合作社与政府、市场沟通的桥梁,促进合作社间联合与合作,走劳动能力产业扶贫和合作社就业扶贫之路,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朝数质并重的健康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