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区国税部门统计,作为我国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步,“营改增”试点自去年5月1日全面推行以来,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服务,让企业融入增值税大家庭,全行业共计入库增值税9.7亿元,减税面98%。
但是否真的如上所说,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是否真的实现了?企业经济活力是否真的释放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3家不同企业,了解纳税人眼中的“营改增”。
天成餐饮:减税幅度达35%
常州市天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吴来生介绍,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以来,经过税务部门的政策辅导,公司充分认识到了发票的“含金量”,有计划地优化供应商资质,目前原材料采购的70%都能取得专用发票。
据了解,2016年下半年该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达到了20万元,仅2016年5至12月份就减税近14万元,减税幅度达35%,公司用省下来的资金重新装修了餐厅,生意更好了,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尧塘建筑:减税7万多元
“营改增”后,常州尧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丽丽感受最深的就是“规范”二字。现在,公司在接收、开具发票等方面更加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财务风险。
该公司新开工项目尽量选择与规范的一般纳税人合作,工程中的材料、分包、劳务、租赁均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2016年下半年公司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达到了42万元,减税7万多元。此外,实行老项目按简易办法征收的方法也让公司受益,2016年下半年老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191万元,仅此一项就减税近2万元,对于小企业来讲也是个红利。
房屋建设:减税15万元
金坛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陈金宗说,他通过税企交流群、参加培训辅导等方式学习掌握试点政策,一年来,该公司在区国税局的帮助下,有效促进了税负降低。
2016年5至12月,公司实现含税销售6181万元,与原来缴纳营业税相比,减税15万元,主要的减税原因是大部分工程都属于老项目,实行按简易办法征收,虽然和营业税一样都是5%的税率,但由于增值税不含税价,6159万元收入的老项目就减税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