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吴永中冯茂芬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产业,实现可持续的营收,是脱贫群众不返贫的必由之路。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何找准着力点,让有限的扶贫资金造福更多的百姓,成为中国宝武对口援滇产业扶贫重点考量的工作之一。中国宝武的援滇干部们深入基层加强调研,结合当地经济的实际积极探索,精准施策、以点带面,力求实现产业扶贫的辐射效应。
文化,咖啡的绝佳“添加剂”
国产咖啡首推云南,而普洱又是云南咖啡的最大产地之一。如果你想了解咖啡的起源、传播,咖啡文化的形成,推荐你到普洱市宁洱县宁洱镇的咖啡文化博物馆寻找答案。咖啡文化博物馆是中国宝武援滇产业扶持重点项目,博物馆自今年4 月份开馆以来,因其在该地区独一无二的咖啡文化内涵,吸引着沿途越来越多的游客驻足流连。
冬日的下午,普洱阳光明媚。在中国宝武援滇干部、普洱市扶贫办副主任鲁巍,中国宝武援滇干部、宁洱县副县长王荣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宁洱镇太达村老凤寨———咖啡文化博物馆所在地。走进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咖啡文化的厚重内涵,通过图像、文献、实物、仿制品及模型等,一一呈现在眼前。那些颇有温度的实物与图片,向人们展示了咖啡从欧洲走向亚洲、走向中国、走向彩云之南的历史足迹。2 0 年来,普洱市把发展咖啡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加以培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普洱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云南小粒种咖啡与众不同的口感。
“咖啡文化博物馆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客人,我们的‘漫崖咖啡’通过游客口口相传,品牌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正是有了中国宝武的资金扶持,咖啡文化博物馆才得以这么快建成,我们公司和当地百姓因此从中受益。”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琼告诉记者,2 0 1 5 年,她们公司在筹建咖啡文化博物馆时遭遇资金瓶颈,中国宝武启动了相关产业扶持项目,咖啡文化博物馆建起来了,咖啡种苗圃有了,两个平台在咖啡文化交流传播、种植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区百姓通过种植优质咖啡脱贫致富。去年,中国宝武又援助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建成一条精制烘焙咖啡豆生产线,“原先要1 0 炉才能烘焙完成的咖啡豆,如今只要烘1 炉,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杨琼一边说,一边指向咖啡博物馆后面的一幢建筑,那里就是烘焙咖啡豆生产线。记者了解到,咖啡品牌的形成和产能的提升,可以促进咖啡种植规模的扩大,进而带动更多的当地百姓种植咖啡,使他们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王荣军告诉记者,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自身的发展以及带动产区百姓发展的良好势头,为中国宝武开展援滇产业扶持项目拓宽了思路。2 0 1 7 年,中国宝武专门举办了宁洱县扶贫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帮助宁洱县的企业家拓展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思路。“中国宝武的援滇干部个个干实事,总是为我们这些地方企业的发展想办法、出点子,我们深深受益,深受感动。”杨琼的话语满是真诚。
冷库,为火龙果园保鲜增收
火龙果的根叶酷似仙人掌,厚厚的叶片,上面布满了刺。漫山遍野的“仙人掌”,像茶树一样一行行整齐排列在山坡上,颇为壮观。这是记者站在江城县宝藏镇良马河村三泉谷庄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内看到的景象。中国宝武定点帮扶项目“宝藏镇冷冻储存库和火龙果种植”就在这里落地。
2 0 1 7 年,中国宝武援助资金8 4 万元,用于宝藏镇良马河村岔河组和老苏寨组火龙果种植扶持建设项目,其中建设冷冻储存库5 0 0 立方米,种植火龙果1 6 0亩。中国宝武援滇干部、江城县副县长王法治向记者介绍了这个项目的三个特点:一是项目建设采用股权量化固定分红模式,即要求企业按扶持资金的8 % (每年)固定分红给建档立卡农户,每年分红6 .7 2万元,连续分红5 年,援助资金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放大;分红资金由镇政府兑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优先),每户分配0 .1 至0 .3万元。二是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返聘2 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管理1 6 0 亩、户均8 亩,支付给农户管理费2 0 0 0 元/亩.年,每户年收入管理费1 .6 万元。三是企业用工优先使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根据工作量农民日均可收入1 0 0 -3 0 0 元。“整个产业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至少5 0 户2 0 0 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实现了企业和农户共赢。”
在三泉谷庄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爱军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冷冻存储库,他指着库房的几个箱子告诉记者,这是先前留存的部分鲜果,“不久以后就可以卖个好价钱。”他说,以前没有冷库的时候,鲜果保存不方便,果实一摘下来,不管量多量少,都要马上送到山外去,不仅运输成本高,也未必能赶上好的市场价。“有了冷库就不同了,火龙果的保鲜周期至少延长一个月以上,企业掌握了市场定价的话语权,还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择机销售,销售价格提高2 0 %以上。同样的产量,收益比以往增加了不少。今年又多种植了1 6 0亩,效益非常可观。多亏了中国宝武对我们的扶持,让我们更有信心有干劲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吴爱军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冷库房的一侧就是一片火龙果种植地,农户李少强正在地里修枝。他告诉记者,他负责火龙果管理已经4 、5 年了,平时有空还打小工,每年收入有2 万多元。“吴老板对我们村民很好,一家大小都能来打工,生活慢慢也好起来了。”据李少强说,良马河村以前大多数人家住的房子都是石棉瓦、空心砖结构,还有不少是土坯房。这几年,农户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家家都盖起了混凝土结构的砖房。“我们家的新房子也立起来了,马上就能搬进去了。” (下转第2 版)
王法治向江城县小学捐赠衣物
李国宗(右一)走访贫困户
鲁巍(右一)、董晋斌(右二)与村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