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王艳华记者刘 抒
“4月份电炉产量取得突破,成功踩上年度产能挑战目标节奏。”当微信群里传阅这一信息时,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电炉厂员工纷纷点赞。
2018年无缝钢管市场回暖,产销两旺。市场坯源紧张的需求迅速转化为电炉生产的压力和动力,钢管条钢事业部及时将“挑战电炉产能极限”列为年度重点攻关项目,生产计划优化、工艺技术提升、生产操作改进和设备故障降低四个着力点逐一发力,“挑战电炉产能极限”一时间成为了电炉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跨前一步主动沟通
每天下午三点,电炉三楼会议室总会传来热烈的讨论声。厂部班子成员和作业区、职能组骨干结合电炉前一天的生产数据及各个指标完成情况展开分析讨论,寻找薄弱点、调整节奏,制订最优生产计划。
多交流、勤沟通,拓展了电炉厂优化内部生产组织的空间。在制造部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撑下,电炉月度计划充分考虑了电炉厂炉修与炉衬维护、燃烧室清理及机内点检等各类相关因素,最大程度保证了生产计划与电炉厂实际相符合,同时也做到了提前一周详细掌握钢种生产计划信息,确保了电炉生产的最优化。
为快速响应炉修计划的调整,炉龄管制小组建立了紧急联络体制,强化与制造部、炼钢厂、协力单位的信息共享。通过快速调整炉修方案、及时传递信息,严控时间节点,共同为实现产能挑战目标争分夺秒。4月份,炉修施工较计划时间提前了20%,创下综合改造后直流电炉炉修用时最短纪录,为电炉产能释放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跨前一步,主动沟通,让电炉厂实现了为下道工序“供足坯”、“供良坯”。
寻找最优技术解决方案
“再次和采购部门进行沟通,看看能否优化废钢的采购结构?”“冶炼电氧匹配有没有更优方案?”员工休息室内,生产技术组几名技术骨干与现场操作人员利用下班前的30分钟时间在热烈地讨论着。每天,他们都会利用这个时间段聚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群策群力,头脑风暴,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我们技术组每个成员都有和产能挂钩的具体‘项目’。”技术组长柳向椿带领团队成员,跑现场、找难点,从技术层面制定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案:优化出钢脱氧方式及辅料加入工艺,提升脱硫率;成立合金辅料管控小组,对辅料质量按月开展抽查检验,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优化炉内废钢堆放层次,提升废钢熔化效率等。
各负其责,勇于担当,技术人员与现场的结合更加紧密,作用发挥也愈发明显。
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价值
挑战极限,需要每一个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岗位精准无误的操作。
4月19日早班,电炉丙班炉长施振华就经历了一场三分钟的紧急操作。当时出钢量接近100吨,突然,操作平台上所有的按扭灯却全部亮了起来。施振华立刻意识到出现了异常,他赶紧摇炉,炉体没有反应!设备切换到维修状态,炉体没有反应!启动紧急回停,炉体依然没有反应!施振华知道,一旦钢水漫出钢包,后果不堪设想。留给他的时间不足三分钟!
施振华没有慌。他立刻启动紧急预案:投放压渣剂、提早开出钢包台车……3分钟内,他完成了所有预定的动作,成功处置了这一突发事件。
短短几分钟的应急处置,却反映出电炉厂一个个看似平凡岗位上的认真敬业与一丝不苟:行车工在行车走行过程中偶然发现的一丝异响,因此排除了一项重大现场隐患;LF精炼操作工的一次次精心操作,为每炉钢节约了近3分钟的冶炼时间,实现了快速脱硫升温……正是一个个平凡的岗位重复着一件件看似简单却并不简单的工作,才成就了最后的“挑战成功”。
管好设备保驾护航
“自从‘一炉钢点检’方法实施以来,我的微信运动经常占领朋友圈的封面,可喜的是,下班后紧急抢修明显减少了,下班后也敢和朋友喝喝小酒啦。”电炉点检施双庆憨厚地笑道。
为了实现挑战极限的目标,电炉厂加强了设备的维护和点检。“一炉钢点检”是在常规状态点检的基础上,完整跟踪一炉钢从加料、冶炼、精炼到连铸整个过程中的设备运转情况,同时与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设备状态,提前消除设备隐患,确保稳定顺行。
“一炉钢点检”方法让施双庆他们尝到了甜头。一次,他在点检时发现炉盖上有一块厚实钢渣,正好位于倾动平台和固定平台夹缝的上方,随时可能掉落。如果不及时清理,极有可能造成倾动平台塌陷、磨损冷却水软管,抢修至少需要5小时以上。“斤斤计较”的那股劲促使他蹲在炉子边上“守株待兔”,寻找合适清理时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协同相关人员成功在钢渣掉落的第一时间将其移出,避免了重大损失。
正是有着管理、技术、操作和设备等各个岗位员工的齐心协力,正是有着宝钢股份相关部门和事业部的大力支撑,“挑战产能极限”这个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也激励着电炉人在未来挑战自我的道路上枕戈待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