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的1978年夏天,从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进了上钢五厂(现为宝钢特钢)十二车间。进厂前,有人对我说,钢厂的环境很恶劣,工作起来会很辛苦,特别是夏天,面对一根根红彤彤温度超过几千度的钢坯,你必须做好战高温的心理准备。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战高温”这个词。
记得报到那天去劳防用品仓库领劳防用品,管仓库的老师傅听说我是新来的,便叮嘱道:“进车间前各类劳防用品一定要穿戴整齐,不然的话是不能进车间的。特别是在战高温的当下,安全生产一点也不能含糊,要记住哦!”
又是“战高温”!看来天热,钢厂更热。在接下来的安全培训中,我从车间安全员的话中印证了我的想法。他说,高温季节安全生产尤其要放在头等位置,这几天厂房外面很热,厂房里面还要热,红彤彤的圆钢会从你身边走过,所以我们在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上不能有丝毫马虎。于是刚刚踏上社会的我,第一次对钢厂的生产环境有了一点了解。
接下来,我在钢厂如火如荼的工作中,由一名新工人、学徒工,成长为一名老工人、老师傅。说到战高温,已经退休多年的我,今天想起来仍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我所在的车间是热轧车间,一台直径500毫米的轧机分三个机架横列式排列,生产直径55毫米到130毫米的圆钢,轧制时钢坯进出轧辊孔型全由人工操作。每到高温季节,所有在岗位上的操作工流的汗水会比往常多得多。于是每年的6月15日到9月15日,也就是我们说的高温季节,车间会给每个职工发一张汽水卡,凭卡可以去汽水发放点领瓶装汽水饮用。我们凭着一瓶瓶盐汽水战胜了一个个高温天,将一根根高温钢坯轧制成可造之材。
当然,每年的战高温会有些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的是,轧机还是这台轧机,钢坯还跟往常一样红;不同的是有老工人退休,新工人加入进来。通常车间会在这个时候安排几次双炉(两台加热炉同时加热钢锭)生产和劳动竞赛。所谓天大热、人大干嘛。有一年,有个生产班班产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吨位,为此车间还在食堂门口给他们贴了大红喜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产一线是三班工作制。那时候还没有双休日,只有星期日可以休息一天。每到夏天,三班制工人最怕上中班,吃完午饭去赶那趟公交车,外面的太阳正当头,家远的人到了厂里个个都是汗流浃背。而后,换上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走进车间,又被车间炽热的环境逼出一身汗来。于是,我们每天都要去打这样一场硬仗。然而人的体力总是有限的,虽然车间会有全勤奖奖励我们这些一个月不请假的职工,但总有人因为长时间的高温烘烤而生病。
当年我所在的岗位是对成品进行剪切、取样,以及钢号、炉号管理。面对上千度高温红钢,工作服常常是湿了干、干了湿。作为一个钢厂人,为了产品质量,我始终坚定信念,不推脱,不逃脱,高温天坚守岗位,为今天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人生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