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大丰富,读书可能是其中比较单调的一种,在大多数人抛弃了读书习惯的当下,至少让读书成为自己放松身心的选项之一。一些个人的读书体悟,或许能帮助您重新捧起一本书。
书非“荐”不能读也。随着书籍资源的极大丰富,我们的苦恼已经从以前的“读不到书”变成“读什么书”,因书籍资源稀缺而引发的“以借促读”效应在这个时代明显衰减。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在书店待上一个上午,临走却依旧两手空空渐成常态。想要摆脱这样的困难,我们不妨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书友,听听他们的意见,这个书友可以是同事或者同学,也可以是读书交流的网站,如此以来可以把选择读什么书的时间节约出来读书。
避免陷入读书的舒适区。每个人都有
各自的爱好,具体到读书就是对不同主题或者题材的偏好,这种偏好就是个人阅读的舒适区。我有个大学同学的舒适区是玄幻、修仙类小说,痴迷到书店的更新速度已经跟不上他的阅读进度,这种程度的精力投放,可想而知是会影响学业的。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或许你认为这就是他的“诗和远方”,可是毕竟你还有眼前的“苟且”呢,况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一本书都可能帮你开启一个未知世界的大门,很可能为了一棵草你就放弃了一片草原,所以我认为读书还是应该广泛涉猎。
批判性阅读。特别是面对说理性比较强的一类书籍时,我有一个感觉,这一类的书籍的作者常常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一些信息的过滤、甚至是诱导,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要带着批判性,尝试着举一些反例,既可以避免陷入作者的逻辑和论证陷阱,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读书笔记如岁月留痕。记笔记不光是
为了给重复阅读提供便利,试想一下,多年以后,当你再次拿起这本书,读到自己在空白处写下的文字,那种仿佛在和多年前的自己亲密沟通的感觉是多么奇妙。都说“岁月无痕”,然而当你看到那些自己在书籍旁白处的留言,或许是惊讶、或许是羞涩,甚至是尴尬和自嘲,每一种情绪都能让你真实地触摸到时光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
一本书其实就像一颗种子,今天发芽成了一棵树,明天发芽开了一朵花,或许刚好都不是你想要的,但是多年以后,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一片森林。
(作者单位:梅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