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范
据古籍《慎子》记载:传在4000多年前,舜以天下让诗人善卷,但他无意接位,乃入山隐居于此,后人为纪念他而冠为洞名,故在国内洞穴中属元老之一。
善卷洞分上中下三层,下洞与水洞(别称后洞)相通。1934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在我国目前发现的众多溶洞景点中,历史悠久故闻名遐迩。它位于江苏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长800米。洞穴之间互连,景色各不相同,宛如一座地下宫殿。
首次入洞
1965年,因解决两地分居,我有幸从鞍钢调到上海工作。为弥补新婚未及蜜月之旅,故返沪不久就选择善卷洞游览以遂心愿。彼时交通不甚方便,从沪至善卷洞,得先于无锡过夜,次日再乘去宜兴长途班车始能到达。
游时从中洞进入,有一巨大钟乳石,高7米多,称“砥柱峰”或“小须弥山”权做“屏风”,洞成天然石厅,高大深远,宽敞壮丽。石厅两边是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故命名其为“狮象大场”。
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长年保持23摄氏度称暖洞。文革前已开拍影视样板戏,据说智取威虎山一剧曾在该处取景拍摄,令本地人引以为傲。
当时下洞尚未开发,仅有高处落下的瀑布及亭、潭等景,而相连的水洞无船可乘,故整个洞内玩赏时间稍短。然妻却留下深刻印象,自此也爱上了旅游。
再次游洞
再次游玩善卷洞已是妻退休后,时光流入新世纪,她的初中学友组织集体活动游宜兴,我作为家属陪同一起前往。30多人的团队,包了辆旅游大巴,驶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方便、舒适、快捷,边观沿途景色,边相互交流,仅三小时稍多就抵达洞口。
进洞故地重游,妻兴奋地做起了“业余导游”。同窗们既喜又嘲她回到蜜月期,使老妪的脸泛现红晕。其实,这些年间我与她钻过不少的水洞。远的如东北辽宁本溪水洞,以及云贵等地的水洞,附近的如安徽广德太极洞。据说善卷水洞约120米长,水深4米多,属娇小婉约婀娜多姿,颇具特色。更有人情味的是水洞泛舟不另收费,正合众老人之意。
在导游的带领下众人欣然登舟。“船在水中行,浆在天上撑”,因洞顶低,天穹压顶,船工无须撑杆,仅以浆向上一顶,扁舟即荡漾而去。坐右侧的游客,屡被提醒低头勿碰。千奇百怪的天然造型,配上彩灯如游水晶宫。有此新节目,终于弥补了初次进洞的遗憾。
三次进洞
因孙辈暑假将结束,小儿一家欲在江浙附近旅游休闲消暑,他们没去过善卷洞,我提议不妨作宜兴三日自驾游。年轻人上网一查确实可行,且车内坐位有空,就此祖孙三代立即成行。
为使孙辈增长知识,儿子特意清了洞内专职导游,连我也知晓了一些与洞相关的、以往不知的现代故事。如连接中洞与下洞的称为“盘梯”的岩石通道,是当年无锡首富荣家出资,聘请20位工人,历时10年开凿而成,全长105级,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又如指着一块荣毅仁题词的石碑,解说道:这里原来是荣毅仁爸爸荣德生题词的石碑,文革时作为“四旧”被砸。改革开放后,原题词人已故,儿子就接班重新书写。若无讲解员提示,观众绝大多数一晃而过。仅凭这一点,感觉第三次没白来。
后记
一个景点,半个多世纪里游三次,那是不多见的。画家刘海粟十上黄山,另当别论。
旅游是读一本大自然的奇书,古言“温故而知新”,只要心存探索,就能发现不同的景致、获取不同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