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鞍山铁矿的开采
▲20世纪10年代,裕繁铁矿公司的桃冲长龙山铁矿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知识分子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把各国工业发展的成果和信息传递到中国。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帝国主义列强忙于准备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一批怀抱“实业救国”理想的民族资本家投身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来。
就在这一年,一位名叫胡尺君的本地人在安徽繁昌县桃冲长龙山麓的露天矿中发现了铁矿石。1912年6月,芜湖顺泰成米行老板、广东商人霍守华和汉冶萍铁矿职员洪受之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们邀集陈梅庭等90名股东,开始在桃冲长龙山筹办裕繁铁矿公司。同年,马鞍山当涂县也发现了铁矿,上海溥益纺织公司老板、当涂人徐静仁在姑山创办私营采矿公司,名为“福民铁矿公司”,后与民国首任实业部总长张謇等人创办的利民铁矿公司合并为“福利民铁矿公司”,开采姑山矿和南山矿。
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矿山和钢铁厂常常相伴而生、携手共进,而这些民族资本在马鞍山等地开采的铁矿最终孕育出了共和国十大钢铁公司之一的马鞍山钢铁公司(简称“马钢”)。
四和兴化铁厂的创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和兴钢铁厂
这个时期,沪上大名鼎鼎的实业家陆伯鸿也“闻到”了钢铁的味道。
1912年,曾留学法国的陆伯鸿在创办内地电车公司等企业获得成功后,深感上海“一隅向为工业界之中心,然欲求自炼之寸钢尺铁竟不可得”,立志创办一家钢铁企业。
1913年3月,陆伯鸿找到在西门子洋行任职的德国人高翕,委托他以和兴实业公司工程师的身份去安徽太平府宝兴公司铁矿考察,打探炼铁所用原材料的情况。在获得该处铁矿石含铁量达67%的信息后,陆伯鸿信心倍增。同年11月,时值国际市场上钢铁价格大涨,踌躇满志的陆伯鸿多方游说集资,在上海浦东周家渡西村(今上南路300号所在位置)以和兴实业公司的名义筹建和兴化铁厂。
1917年,经过数年苦心孤诣的准备,和兴厂筹得银子12.5万两,购地20余亩,并向德国西门子洋行订购了一座10吨炼铁炉。1918年8月18日,工厂建成投产。这标志着上海第一家民营钢铁厂和兴化铁厂正式诞生。这座炼铁炉日产生铁10吨左右,销往江南造船所、上海兵工厂等。1920年3月,和兴化铁厂又从德国购进25吨化铁炉1座,于1921年1月16日建成投产后,生铁日产量由10吨增至35吨。
然而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国钢铁产品大量来华倾销,国内生铁价格大跌。和兴化铁厂由盈转亏,被迫于1921年7月7日停工。
工厂停办后,股东们不甘心失败,抓住钢铁产品销路较前激增的机会,把目标转向炼钢和轧钢生产。1921年底,和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兴钢铁厂”)开始筹建,1922年4月正式成立,5月从德国购进10吨酸性炼钢平炉2座、500毫米轧钢机1套,扩建成炼铁、炼钢和轧钢一体化的钢铁生产企业。1925年2月,和兴钢铁厂开工生产,日产生铁20吨、钢40吨、钢材30吨,产品销路颇佳。尤其是建筑用竹节钢,规格较齐全,有方、圆、光等品种,由中国工程师协会、同济大学、租界工部局等单位测试合格并出具证书,质量可媲美进口货,用于当时上海外滩海关大楼、沙逊洋行及南京中山陵等建设工程。“和兴”华丽转身,驰名一时,当时江南造船所、沪宁铁路局等单位所需的铸钢件,也由和兴钢铁厂承铸。l 926年,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工业博览会,和兴钢铁厂参展的一箱钢铁样品,令民众大开眼界,啧啧称奇。
正当工厂蒸蒸日上之际,暗中觊觎的洋商联手操纵钢材市场,抬高废钢价格,削低钢铁制品价格,将和兴钢铁厂逼入绝境。工厂连年亏损,1927年初再次被迫歇业。
不甘于上海唯一一家集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和兴厂的衰败和消亡,1935年5月,一批企业家集资40余万元,改组建立新和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和兴钢铁厂”),利用废钢铁炼钢,月产900余吨,最高时达1200吨,至1936年10月,产品销售近3万吨,工厂步入了建厂以来的“黄金时代”。
1937年8月13日,淞沪事变爆发。8月14日,新和兴钢铁厂奉上海警察局命令停止生产,其短暂的“黄金时代”在日寇的枪炮声中戛然而止。不久,陆伯鸿遇刺身亡,工厂被日寇强占,用作“以战养战”的军工生产。工人们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以破坏设备、怠工罢工等方式与日寇展开斗争。
(未完待续)施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