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讲师李强
马钢首席技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全国技术能手
全国钢铁工业劳动模范
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
安徽省江淮杰出工匠
安徽省“第七批省学术和技
术带头人”
领衔的李强技能大师工作
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工作室
1988年7月,我从马钢技校焦化专业毕业后,分配到马钢焦化厂第二炼焦车间成为一名焦炉调温工,至今已有32年。焦炉调温工作干得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焦炭产量和质量的稳定,而且还直接影响焦炉能耗的高低。参加工作后,我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师傅们的技能;借阅、购买有关炼焦工艺、焦炉加热等专业方面的书籍资料认真学习钻研。另外,还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升文化素养。2001年5月,我担任了第二炼焦车间热工工段5号焦炉调火班长。
为了生产出优质焦炭,确保安全生产、炉温均匀合理,我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三勤法”。即,工作上脑勤、手勤、脚勤,测调时勤测、勤调、勤观察,对待焦炉加热设备勤查、勤修、勤保养。5号焦炉各项温度指标一直处于全国同类炉型中的先进水平,为焦炉的稳产优质打下坚实基础。2004年7月,经过多轮比赛选拔,我代表马钢参加了中钢协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昆钢杯”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焦炉调温工比赛第二名,由高级工晋升为技师,并被授予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1月,我非常荣幸地被评聘为马钢首席技师,参与全厂八座焦炉的热工测调工作。
攻坚克难,立足岗位作贡献
自担任生产技术骨干后,我每年都积极参与技术攻关工作,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中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焦炉降低炉顶空间温度技术攻关。炼焦总厂北区两座焦炉是国内最大的焦炉,分别于2007年1月和4月开工投产。在投产初期相继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焦炉热工指标不理想,炼焦耗热量高,炉顶空间温度过高,影响了焦炉的正常生产。2008年,我牵头开展了降低炉顶空间温度攻关,对德国专家制定的焦炉温度和压力等热工参数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攻关收到了明显效果,为焦炉的稳产、顺产、优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由此创建了一套符合马钢生产实际的焦炉热工制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焦炉炉头塌焦难题攻关。马钢两座7.63立方米焦炉从2013年开始从偶然零星的塌焦演变成阵发性大面积的焦侧炉头塌焦现象。严重时,一个班出焦炉号全部发生塌焦。不但工人的操作环境恶化、大幅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倒塌下来的红焦烧损了挡焦板和操作走台地砖,增加了焦炉的维护成本。
厂里成立了以高级技术主管为首,多工序、多工种的攻关团队,从焦炉热工、三班操作、配煤等生产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攻克了困扰新区多年的生产技术难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集气管的智慧改造。2019年,我和攻关团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通过采取增加协调PLC和焦炉DCS的相关程序,建立机车与集气管吸力控制系统之间的联系等一系列措施,将一组焦炉六段集气管吸力在生产、检修阶段的多种不同吸力值,由原来的人工手动切换升级改造成自动切换,不仅提高了国内超大容积焦炉的自动化操作水平,而且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多年来,我积极参与焦炉技术攻关,取得了累累硕果:30多项成果获得公司级以上奖励,其中《7.63立方米焦炉热工精细调控与生产高效运行的技术开发》等三个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种焦炉温度调节控制方法》等43项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传帮带,百花齐放春满园
企业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近几年,在传授技艺、培训和带动技术职工队伍发展方面,在上级的支持下,我和我的团队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平台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课堂理论培训、现场实际操作培训、学术讲座以及导师带徒等各种形式,培训职工500余人次。2018年6月,工作室被国家人社部评定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企业培养操作骨干队伍、不断加大技术业务输出的重要平台。
我所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是对专业的专注精神;是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我会一直为达到“工匠”那种崇高的敬业境界而努力。
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目前马钢已经融入中国宝武大家庭,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推动马钢实现高质量发展。我将继续立足生产一线,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创新业绩,为早日建成“绿色发展,智慧制造”的马钢美好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