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武故事我的宝武老物件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58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0-11-27

我的宝武老物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

父亲是韶钢焦化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受父亲的影响,子承父业,长大后我也成了一名焦化人。

小时候,一到夏天,父亲下班回来,手里经常拿着一个铁杯,里面放着几根雪条,那是父亲用雪条票为我们买的。没什么零食的童年,雪条就是人间美味,又甜又解渴。即使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可以吃上雪条、绿豆汤、盐汽水等夏日防暑降温凉品,但都无法再品尝到当初的味道了,或许,这就叫情怀吧。

历史的车轮,带着与时俱进的焦化人,不断地向前进。如今的韶钢焦化已更加现代化,但勤劳热情、传统实干的焦化精神一直都没变。 邱细林(韶钢炼铁厂)

两张奖状

我是77届高中毕业生,于1978年经市统一考试被上海第五钢铁厂技工学校录取,在校实习期我被安排在第十三车间(后来的带钢厂)热处理工段,主要从事钢带打包及把钢包吊放到罩式炉进行氮气热处理。

学习期间先后获得期中及期末考试全班总分第二名和第一名。由于我数学成绩比较好,被组织推荐留校,参加由冶金部委托重庆师范学院举办的在职技校教师数学专业进修班进修。此后,开始我的职教生涯,担任公司员工文化补课(双补教育,亦称“青工双补”。专指上世纪八十年代对青壮年职工进行初中文化、初级技术补课教育。)教学工作。这两张奖状坚定了我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陈跃(宝钢特钢)

父亲的温度

这个保温盒,有着整整37年的履历,是父亲生前保留的为数不多的老物品之一,一直陪伴着父亲。它记录了父亲曾经的温度,见证了37年的初心无悔。

盒盖中央刻着大大的“奖”字,蓝色的盒身,镀银的保温胆,它是父亲获得武钢烧结厂优秀党员的奖品。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家里还没有冰箱,物资供应还十分匮乏,冬天,父亲总是用保健票买些食堂的菜肴用保温盒带回家改善伙食;夏天,父亲包里总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包着保温盒,盒子里是我最爱的老冰棍。那时候,父亲一下班回家,我就围着他,看着他神秘地一层一层地打开包袱,露出保温盒,打开盒盖时一阵阵冷气冒出来,小手忍不住早就伸进盒子里抢先拿出冰棒美美地放在舌尖上,那就是童年时最美的味道了。

周志芳(武钢好生活公司)

师傅送我“传家宝”

这个黄色的工具箱,是张立勇师傅送给我的“传家宝”。

2014年,我刚到武钢运输部电务段渣铁信号班时,看到张师傅外出作业都背着这个箱子,就很好奇地问:“张师傅,这个箱子看起来好重,有什么宝贝?”张师傅说:“这个箱子是我师傅传给我的,装了检修工具和一些零部件。我们信号工到处跑,忙碌而繁琐,外出作业讲究顺手和快捷,这个箱子跟着我从炼钢到炼铁,从信号工到质检员,我背了快20年,已经离不开它了。”

2019年,张师傅办理了居休,在离开岗位的最后一天,他把这个工具箱仔细擦拭干净,送给了我。从此,这个工具箱跟着我处理故障跑现场,风雨兼程。我感觉这个箱子很“重”,它不仅是个工具箱,更是张师傅传承给我的一个信念,就像信号灯那样,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确保铁路运输畅通安全。 聂菲(武钢有限运输部)

镌刻创业历史珍藏人生记忆

这个杯子是1994年马钢新1号高炉系统工程竣工投产时,马钢公司职工收到的纪念品,当时我刚工作4年,还是马钢的一名“新兵”。时光如梭,转眼已过去26年,在此期间,我不仅见证了马钢新区两座大高炉的建设生产,也亲身感受到了马钢的发展壮大,杯子我一直珍藏着,因为它既有马钢创业历史的镌刻和见证,更富含自己工作生涯和人生过往的印迹和回忆。

如今马钢已加入宝武大家庭,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支撑,以及宝武引领世界钢铁业的强大实力,为企业飞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做大做强的愿景目标定能实现。

张维忠(马钢炼铁总厂党群工作部)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