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9月,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把我带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学校坐落在重庆北碚风景区,背靠缙云山,整个校园就象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每天清晨,当晨曦笼罩着校园,看到的人们不是在读书,就是在背外语单词,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到莘莘学子无一例外。
我们坐在陌生的大学课堂,兴奋而激动。我们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尽管我们的大多数已不再是“花季少年”。下课后,我们既可以到图书馆遨游知识的海洋,又可以去宽阔的体育场观看体育系学生激烈角逐,还可以在大礼堂欣赏音乐系师生的精彩表演。白天我们可以观看摄影、绘画和书法展览,晚上我们尽情聆听音乐、美术和名著欣赏讲座。
1978年,我们学校有13个系,光我们历史系的新生就有137人。学生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15岁,而我刚满25岁。新生来源五花八门,有工人、农民、军人,也有教师、应届生等。上大学前几乎所有人的遭遇和生存状态都不一样,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说出自己独特的高考故事。有的已经是几个孩子的家长,有的连什么是恋爱都还没想过;有的成熟练达,有的年少气盛……我们这一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个性坚定沉毅,较能吃苦。
在大学里,我最爱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是游泳池。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显得雄伟高大,真像一座科学殿堂;晚上灯火通明,又像一艘在书海中夜航的大船。这个我心中的圣地,四年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在全校学生参加的百科知识竞赛中,我获得二名。游泳池是我心中的伊甸园,大学期间我一直坚持游泳。游泳虽然要花费一定时间,但帮助我赢得了良好睡眠和充沛精力,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1982年是临近毕业的一年,毕业论文、毕业实习都在这一年,忙得不可开交。最后,我被分配到了上海,结束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感谢那时的生涯,成为我以后人生路上的一座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