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班,大概零点二十分左右,我骑上单车,风中暖暖的清流洗去一身油腻与捆绑身心的疲倦。林立的工厂高大雄浑,静默在苍穹之下,远方的烟囱宛如擎天的柱子耸入清澈夜空,烟雾如丝如絮,缥缥缈缈融化在深邃的星空。忽隐忽现的红色指示灯发出精亮的光,似乎告诉劳动者,当下还在正月。是啊,按照民间习俗,没出正月都是年。倒班30年,我没陪父母(已故)过一个完整的年,也没陪妻儿过一个完整的年,说起来不免有深深的愧疚和无奈。
走过几百米的平路,就是太钢医院大坡。记事起,大坡的长度和高度没有改观,马路两边倒是整葺一新,平房变高楼,高铁架空中。一路爬坡,身上微微出汗,眼看到家,困倦感席卷而来。一辆出租车在我前面戛然而止,走下来一家三口,40多岁的父母带着年轻的姑娘,有说有笑,像是刚刚聚会回来。
我羡慕这家人,父母带着孩子会会亲人、看看朋友,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真好!我忽然很想念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想他的年如何度过,想他快乐灿烂的微笑,想他身上独有的味道,想他的一切。也许心生情愫的缘故,我的目光停留在这幸福的一家人身上。
正当我遐思飞扬,接下来的一幕让我吃惊不小。走在中间的母亲忽然说了句什么,合着的手掌向上一抛,无数散碎的纸片就像秋风吹落的枯叶零落在洁白的月光下。“妈妈,你在干什么呀?”姑娘猛地蹲下身子,慌乱地捡起一张又一张细碎的纸片,“妈妈,你不能这样做,那些保洁的叔叔阿姨们多辛苦呀,他们看见这些纸片会伤心难过的。”“哎呀,宝贝女儿,妈妈错了,妈妈不该这么做。”妈妈和爸爸一起弯下腰,和女儿一起捡纸片。我站在远处,很想拍下这幅画面,但还是忍住了。
熟悉的画面就像一幅幅精美的照片,装帧成厚厚一本,深藏在我心里。那年春天,我和儿子去刚开业的商场买衣服,儿子有轻微感冒,隔一会儿拿纸巾擦擦鼻子,用过的纸巾捏在手里。路过草丛的时候,我示意他随手丢掉,握在手里总觉不卫生。儿子扭头看我一眼,明显加快了步子,在距离商城几十米的地方,把纸巾扔进垃圾桶,顺手捡起旁边的纯净水瓶也扔进了垃圾桶。
去年五月,我在忻州度假村封闭撰写特级劳模的报告文学。午饭后,我和其他作家在院子里散步闲聊,聊到兴奋处,不免点燃香烟,你一支我一支,整洁的院子里冒起股股青烟。首次参加的年轻人带着明显的拘谨,站在半圆形的边缘,饶有兴致地听这些老作家山南海北地高谈阔论。香烟似乎是这场谈论的推动剂,不到半小时,我们的脚下已经有十几个烟头。我注意到,年轻人的烟头一直夹在手里,始终微笑着聆听熟悉的、陌生的话题。等我们回到前厅,透过旋转大门,我看见他捡起地上所有烟头,走到门口的垃圾桶扔了进去。
瞧!这就是新时代的年轻人,让我们欣慰和信服的年轻人。虽然只是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重大的小事,却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散发的强大的文化自信和自律,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良好传承。通过新闻媒体,可以看到神州大地上,他们身负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奋斗的身影无处不在。
泰山不嫌细土,故成其大;大海不择小流,故成其深。圣贤之书《大学》《中庸》都曾提到慎独,内中的深意祖先们已阐述详尽,值得我们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毕生追求,而我们的年轻人用行动很好地证明了自己。我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信仰的光芒和希望之光,少年强则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