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太钢博物园参观的客人,每当走到陈列着《钢铁小报》的展样前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拍照。这微微泛黄却永不褪色、苍劲有力、清新飘逸的“钢铁小报”四个大字,犹如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光芒,承载着太钢的光荣与骄傲。
1949年4月20日,太原市城北郊区获得解放,当时的太钢———西北炼钢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成为华北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获得新生的太钢广大职工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为恢复生产、支援前线和解放全中国日夜奋战。随着太原解放、交通恢复,各根据地运来物资源源不断支援太钢生产建设。广大职工面对大部分年久失修的陈旧设备,克服各种困难,当年生产就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当时的太钢作为太原市的龙头企业,迅速复工生产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且在贯彻党的接管政策、团结工程技术人员等方面起着示范作用,太钢因此受到了新闻界的高度关注。一时间,《山西日报》《太原工人报》等各媒体纷纷对太钢进行采访报道,社会影响与日俱增。
如何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建立自己的新闻载体,及时反映已成为工厂主人翁的广大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改天换地的动人事迹,提上了太钢发展的议事日程。时任太原市军管会工业接管组副组长、副军代表陆达(离休前任冶金部副部长)高瞻远瞩,深感太钢有办一份小报的必要。他与抗战时参加革命、一直在八路军总部从事军工生产的殷琏(曾任太钢公司副经理,后调任包钢公司副经理,离休前任冶金部机动司副司长)多次研究筹办小报事宜,并定名为《钢铁小报》,要求务必于太钢全面复工之日出版。经过多方积极筹备,1950年1月8日,这张八开四版的铅印小报《钢铁小报》正式创刊,成为了太钢职工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创了太原市厂矿企业办报的先例。《钢铁小报》成了当时钢铁局了解与指导太钢生产建设的桥梁,也是太钢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激发群众积极性的有力媒介。
1950年,随着生产设备的修复运转,太钢生产稳步上升,并迈开了工厂管理民主化的步伐,极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加上工人们将抗美援朝与劳动生产竞赛运动相结合,各生产部门连连创造、刷新生产纪录。到1950年年底,全面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钢铁产量比上年增长3倍多,钢材产量增长近2倍,轧制钢轨获得成功,焦炭增长近1倍,耐火材料增长4倍多。从中央到地方的报纸都对此作了广泛报道。
1951年初,《钢铁小报》编辑组代表太钢全体职工向党中央和毛主席上书报喜,并提出毛主席为小报题写报头的请求。这一愿望很快变为现实。几天后,中共中央办公厅通过山西省委办公厅转来毛主席为《钢铁小报》题写的报头,经过制版,取代了原由太钢书法家贺雨峰题写的隶书报头。太钢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毛主席的题字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来信在《钢铁小报》上发表后,《山西日报》在头版作了报道。太钢职工和家属对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引以为荣,纷纷发表感言。职工牛双林在来信中写道,“看到毛主席给咱们小报亲笔题来字的时候,我是多么兴奋呀!我真是快乐极了。我们的小报给了我很多的教育,我一直就很爱它,现在有毛主席给我们写的字,这张小报更可爱了……我也希望全体同志更爱护咱们的小报,编辑同志也更好地编辑,把咱们的小报办得更好,才对得住毛主席给咱们的题字”。职工李士朋信中说,“毛主席亲笔给我们小报题字,这真是我们的无上光荣。为了感激毛主席给我们的题字,必须更进一步办好咱们的小报。大家继续努力,不骄傲不懈怠,将我们小报搞得比以前更好。”
在以后的岁月里,《钢铁小报》饱经风霜、历经坎坷,特别是在“文革”期间被易名,之后,《太钢日报》继续沿用了那熟悉的毛体字作报头,毛主席的亲切关怀永远激励着大家奋力前行。
新一代的太钢新闻工作者一定会将毛主席为《钢铁小报》题写报头的无上光荣与自豪作为精神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为开创太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建设中国宝武旗下全球不锈钢行业引领者谱写新的篇章。
(太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