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召开,宝武代表积极谏言畅谈心声!诚信、创新、绿色、共享  引领我们的事业无远弗届“湛钢速度”撑起钢铁担当
第02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8717期:第02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2-03-11

全国两会召开,宝武代表积极谏言畅谈心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编者按】3月4日,2022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十年新跨越、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任务重大,意义非凡。

宝武代表如何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建言献策?有哪些参会感受?请看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全国人大代表、中南钢铁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李世平,全国人大代表、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制造部首席工程师袁伟霞和全国人大代表、马钢股份原技改部部长程鼎的参会感受和思考。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太钢新发展格局

高祥明

3月5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山西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高祥明结合太钢集团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实践与规划,就贯彻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推动钢铁行业由“两高”向“两低”的革命性转变、构建钢铁行业新发展格局作了发言。

高祥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坚决拥护。

高祥明说,钢铁行业是“高污染排放、高碳排放”的“两高”行业,长期以来承受着高污染排放的巨大环保压力;当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钢铁行业碳减排的压力又与日俱增。钢铁行业由“两高”向“低污染排放、低碳排放”的“两低”发展方式转变,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钢铁行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已无重大技术障碍。太钢作为典型的城市钢厂,要坚持“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不断削减污染物排放强度。2019年,太钢实现了钢铁全流程的超低排放;2020年,获得了钢铁行业首批超低排放A类企业的认证;2021年,太钢大气污染物平均排放强度较超低排放改造前的2018年下降了73.5%。下一步,太钢将认真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和宝武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技术开发与资金投入力度,巩固与提升污染物超低排放水平。

随着全球低碳冶金技术的日益成熟,钢铁行业“高碳排放”的现状将逐步改变。在不锈钢制造领域,太钢将大力研发氢冶金关键技术,谋划在山西朔州建设碳减排工程,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光伏资源发电,用绿电制氢,用绿氢还原铬矿,打造集“绿电+绿氢+氢冶金+低碳冶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为一体的近零碳排放铬合金生产示范线,引领全球不锈钢业绿色低碳发展。在碳钢制造领域,将利用宝武低碳冶金系列工艺技术,加速推进太钢碳钢领域的碳减排。

太钢将按照国家“双碳”工作的战略部署,通过提高绿电比例、极致能效及氢冶金、低碳冶金、短流程炼钢、碳捕集利用等措施,结合逐步改建、改造、淘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焦化、高炉、烧结等工序装备,建设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两低”标杆企业,为山西省、国家钢铁行业实现碳减排碳中和贡献力量。

高质量推进“双碳”工作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李世平

谈到参会感受,李世平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2021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振奋人心,客观分析了2022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深刻透彻,部署实施一系列的重大举措,释放利好,温暖人心。报告政治站位高、研判大势准、目标实在、措施精准,接地气重民生,为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更精细化的引领。

作为钢铁行业的代表,李世平最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钢铁利好”。他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一切工作,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将按照《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网络钢厂拓展,强化区域资源的整合融合,促进能耗下降、排放达标,助推区域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产能产量“双控”要求,探索以“产效协同”的模式创新,实施产效价值最大化的资源分配方式,进一步实现社会贡献增值;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方面,将围绕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三大提升计划,坚持“全面对标找差,创建世界一流”管理主题,聚焦主责主业,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将探索传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大型国有企业创办产业园区的先行先试之路,推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将聚焦钢铁行业的智慧制造,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实现极致效率、极致成本;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将积极践行宝武“双碳”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以规划降碳、效率降碳、工艺降碳、技术降碳、绿色降碳、链圈降碳的“6C”降碳为实施路径,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制造水平。

今年,李世平聚焦加强存量钢材的高质量应用,提交了“关于尽快修缮相关政策法规,加快推广高等级钢筋应用,促进建筑用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2021年,我国500M Pa及以上等级钢筋产量在1500万吨左右,仅占全国钢筋产消量的5%。与400M Pa钢筋相比,500M Pa钢筋的屈服强度可提升25%、抗拉强度可提升16%,若进行相同用途的替代,一年可减少使用3300万吨钢筋,节约5300万吨铁矿石、1980万吨标准煤和7260万吨水资源;减少6600吨粉尘、6600万吨二氧化碳和8250吨二氧化硫排放。所以,他建议通过建立应用高等级钢筋配套法律体系、实施高等级钢筋强制性标准和规范、完善加快应用高强钢筋政策体系等措施,进一步加快高等级钢筋的推广使用力度,提升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积极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今年是李世平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履职的最后一年。作为钢铁行业的代表,五年来,他聚焦“两高”问题、智慧制造、废钢产业、双碳、氢能发展、国内矿开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期间还参与了由全国人大组织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等专题培训和考察调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为此他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构建钢焦融合钢化联产模式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袁伟霞

今年两会上,袁伟霞围绕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献计献策,提交了7份议案,其中推广钢结构住宅建设的建议受到人民网跟踪报道。这7份议案都倾注了袁伟霞的心血,其中与打造钢铁生态圈联系最紧密的是推动钢焦融合、钢化联产的建议。谈起这份议案,袁伟霞打开了话匣子。

当前我国每生产一吨钢,约需煤炭650公斤,钢铁行业用煤量约占全国煤炭用量的16%。焦炭是钢铁工业主要原料,炼焦化学流程是钢铁工业的重要流程组成。据统计,2020年全国生产焦炭4.26亿吨,其中冶金焦84%供钢铁企业使用。由于管理和历史的原因钢铁企业自产焦炭只有1.56亿吨,占比仅36.6%;独立焦化厂产焦2.7亿吨,占63.4%,钢铁企业约有三分之二的焦炭缺口由独立焦化厂供给。独立焦化企业,由于生产单一,不能形成物质流与能量流的系统优化,能源转换效率低下,造成巨大价值及资源流失,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推进钢焦融合、钢化联产,将焦化与钢铁生产充分耦合,重构钢铁流程,把钢铁伴生煤气附产的含碳产品制转化成高端化工产品,把传统的钢铁厂转化为“钢铁厂+化工厂+发电厂”,是构建具有钢铁流程特色的节能、减排、固碳的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产业链的有效路径,也有利于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以年产钢1000万吨的钢焦融合企业为案例,采用“钢焦融合、钢化联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测算,不含已用于制造化工产品的焦炉和转炉煤气,所生产的乙二醇、天然气、自发电三项叠加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94万吨,加上焦化厂能量网络优化、钢铁流程低温余热社会分布式利用等,减排二氧化碳可达525万吨/年,即吨钢减排0.525吨二氧化碳。若按吨钢排放二氧化碳2吨左右计算,减排幅度达26%,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

袁伟霞建议,构建钢焦融合、钢化联产,促进产业链联合减碳模式,需要“四轮驱动”。一是提高发挥钢铁流程功能价值及钢焦融合发展的新认知。钢化联产是一项跨行业、跨领域的新模式,是钢企的能量流替代及革命性变革,钢焦融合,可以将煤炭由“燃料”利用最大程度变为“原料”利用,将副产煤气转化为化工产品,从而实现固碳减排,向“用炭不排碳”的方向发展。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支持、引导、鼓励钢铁企业完善工艺,匹配焦化工序,在落实产能置换政策及企业重组并购中,推进钢焦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三是建立钢焦融合示范工程,引领钢铁行业构建“双碳”新模式。本着“先立后破、先行先试、分类指导、创新驱动”的原则,树立标杆、典型引路,稳步推进钢焦融合发展。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发挥市场作用。允许、鼓励无焦化工序钢铁企业取得“产能”资源,建设焦化工序。鼓励独立焦化企业在技术改造升级中与钢铁企业融合,优化流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通过资本运做,提高碳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竞争力。

科技引领攻关“卡脖子”技术为企业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程鼎

作为一名来自钢铁企业科技领域的代表参会,程鼎感到十分振奋。他说,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旗帜鲜明有高度,盘点工作有厚度,分析研判有深度,饱含情怀有温度,是一个贯彻中央要求、契合中国实际、体现民情民意、彰显担当作为的好报告。通过对报告的研读和讨论,程鼎眼中的未来道路更加清晰,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2021是令人难忘的一年,作为钢铁行业龙头企业的宝武,首次挺进《财富》世界百强行列,科技强企能力明显提升,卡脖子技术攻关、使命类产品研发成效显现,一批“高精尖特”产品替代进口,成功发起成立全球低碳冶金创新联盟。“十四五”期间,将通过努力基本形成减碳30%的技术能力,基本完成“四个一律”,全面推进“三跨融合”,公司初步具备高科技企业特征,成为钢铁及先进材料链长企业和中国制造2025引领企业。

马钢集团2021年研发投入率达到了3.7%,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1项,超低温韧性热轧H型钢、首列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用车轮实现全球首发,时速320公里高铁车轮完成德铁100万公里运营测试。“十四五”期间,马钢将紧抓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积极主动落实“双碳”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冶金技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能源精益化运行,积极构建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互联为一体的智慧制造体系,提升全要素、全流程智慧制造能力。

结合对报告的研读以及个人的工作经历,程鼎提出建议:马钢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近三年投入了近100亿资金用于环保问题整治及企业绿色发展、智慧制造,从马鞍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上,也明显反映出了环保整治的成果。马钢主体装机设备先进,基本淘汰了国家限制使用类装备。大炉机的投入使用,使企业在吨铁、吨钢能耗上较一些仍使用限制类装备、小炉机的企业具有先天的优势。但全流程的环保整治、脱硫脱硝设备的投入使用,令企业的运行成本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能否在全国总产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在国家层面上适当平衡,对环保投入大、吨铁能耗指标低的企业,考虑给予产量政策上适当倾斜,以鼓励企业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中国宝武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3   邮编: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