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千层底布鞋已淡出人们的生活。但70年前,母亲为我做布鞋、纳鞋底的往事终生难忘。
建国初期,人们普遍穿的都是布底鞋。母亲将破旧衣服洗干净,剪成大小不同的布条,再抹上煮熟的面粉,粘贴在门板上晒干备用。按照我双脚的尺寸,母亲在废纸上剪成鞋底、鞋帮纸样片,再剪下若干块鞋底和鞋帮,一针一线纳成鞋底。钢针穿过鞋底十分困难,得靠戴在手指上的顶针箍穿针引线。有时妈妈的手指被尖尖的针头扎得流血,却没一句怨言。母亲是老师,但纳出的鞋底图案十分好看。
鞋帮也是布壳子粘成的,用新布贴在鞋帮的里层与外层,“上鞋子”这道工序得请鞋匠完成。为了鞋帮美观、圆滑,鞋匠用当时专用的棉织品“滚口”,然后把鞋帮牢固缝制到鞋底上。为了让新布鞋更加丰满平整,鞋匠还用特制的“木桊头”安衬在做好的鞋子中撑上几天,布鞋便大功告成。如果要做棉鞋,就在鞋帮夹层填充棉花,起到保温保暖的作用。儿时,穿上妈妈做的合脚新鞋,我会高兴好几天。
岁月如流,母亲虽然过世,我也年近耄耋,每当买新鞋时,常常回忆起妈妈做的布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