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化经营已然成为企业长期成长、从“从优秀到卓越”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更是宝武打造全球竞争力、创建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
宝钢包装是第一家走出国门的中资制罐企业,于2011年开始策划、组织、实施了第一个海外绿地项目,至今已在越南和马来西亚投资和运营了3个生产基地,在柬埔寨正在建设1个绿地工厂。通过十余年来的努力,宝钢包装在东南亚金属饮料罐细分领域稳步前进、后来居上,目前市占率达到东南亚第二,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超过20%。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公司营收和利润的重要来源,为公司发展起到了“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对宝钢包装而言,一开始,国际化就不是“要不要”的判断题,在明确“走出去”战略目标后,更要作答的,是一个又一个多选题和开放性问题:如何制定业务规划、打造国际化运营体系,执行关于“往哪儿走”“怎么走”的具体方案--如何将“国际化”的集团战略和公司自身的国际化发展的长期战略做好衔接?应以哪些国家为重点突破?用什么样的方式进入目标市场?如何根据属地市场特点制定产品组合、组织生产、再造供应链?怎样管控风险?需要培育和提升哪些体系能力……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变得多元,竞争环境变得复杂,管理难度提高,协同挑战也在增大。
通过总结和对标,在今天的背景下,在企业国际化发展中,如何妥善处理运营层面的三个关系变得尤为关键,这可能也会是从“走出去”到“走上去”能落实落地的核心要素:母国与东道国--在建立组织内部统一的企业文化、管控架构和体系标准的同时,适应各东道国当地的市场逻辑和商业惯例、融入当地社区,获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和认可。管控与授权--在保持必要和有效的治理模式和经营管控的同时,在可控范围内授权当地团队、建立快速沟通的响应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守正与创新--保持一致性/标准化的同时,探索产品与服务、运营与治理模式的创新。制定与国际化经营和海外业务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在运营层面既能确保方向准确,又能高效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国际化经营并不是另起炉灶,它与母国经营在本质上是相通和相同的。企业需要思考分析的,是如何能将母国(国内市场)打磨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进行要素提炼,建立起综合运营体系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将这些“道”结合东道国特点,通过迁移、嫁接、创新的“术”,很好地运用到海外市场和国际化经营这个“器”中。
另一方面,对于初入一个新的东道国市场,首当其冲的挑战当属跨文化的交流、理解和共识的建立,是“以我为主”打造中国特色、中国品牌、中国名片,还是寻求与东道国特色之间的最佳平衡,抑或是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融合母国与东道国、协同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国际化企业文化,并在企业中倡导统一的价值观、愿景、使命,使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在海外业务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值得我们思考。
如何在管控和授权、守正与创新之间保持平衡,从而以可控的相对较小的风险去应对,可以说是国际化经营中的一个难题,其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也高于国内运营。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需要回答一个共性的问题:是应该实现所有管控流程和体系的标准化,还是保持其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东道国当地的业务环境?如果答案是需要两者共存,那么紧接着的一个实务性问题就是,哪些流程应当标准化,哪些流程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如何防范和管控过于灵活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如何实现“处处可权变,但不可处处权变”的平衡?
企业通过“走出去”而不断打开一扇扇新的窗口,通过窗口看世界,也通过世界反观自身。“战略视野、战略目标、战略定力”这些关键要素在国际化经营和海外业务发展中扮演这重要角色。企业都有当期经营和短期考核要求,有时甚至会与国际化这个“长期主义”相矛盾,而在国际市场开展跨区域经营往往需要更长周期的投资和耐心准备、等待时机。因此要承受得住短期化倾向压力,以全球视野去看待不同海外市场之间的关系,统一部署、抱团出海,不局限于单个国家、单个市场以及单兵作战,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发挥“桥头堡优势”,构建起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承载着新格局下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的新使命。展望未来,我们已经“走出去”,但必将“走上去”,即全方位淬炼国际化竞争力,跨越式提升国际化运营水平,推动宝钢包装新一轮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把宝钢包装打造成为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一定地位、顺应全球产业新发展趋势、在产业链上下游具有更强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助力集团公司在践行央企使命担当、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往前走、往深走、往上走的过程中,提出宝钢包装方案、发出宝钢包装声音、贡献宝钢包装智慧!
(王逸凡宝钢包装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兼副总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