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对我而言是这样,对于新钢亦如此。
2021年,大学刚毕业的我如一颗种子,同新钢一起扎进了钢城的沃土,在这里生根发芽,与山林为伴,与草木为友。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是在平凡岗位中的求真务实和勇担“绿肺”守护者的实干担当。
2022年,我们立下了花海土壤改良这一课题,参阅了一篇又一篇文献、翻查了一本又一本资料,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状况的土壤定制了“独家秘方”。我们翻土、拔草、清除石块,清除的石块都可堆成一座小山,堪称现代版的“愚公移山”。经过地勘,确定了不同的土质,分别种下了孔雀草、格桑花、红千层等,期待它们生根发芽。
然而,这一年,我们遭受了严重的高温干旱灾害,连续三月无降水,花海土壤改良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不进则退,我们“护绿人”抗旱保苗,用汗水与旱灾做斗争。为了保证种一株活一株、种一片活一片,我们披着露水踏着夕阳,每天对苗木进行浇灌,在30多度的高温天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大家用自己的汗水灌溉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用心用情呵护钢城美景。功夫不负有心人,旱灾过后,我们在改良的土壤上繁殖苗木数万株,近11万平方米的北大门预留地变成争芳斗艳、婀娜多姿的“花园”,同事、市民甚至来参观的游客无不赞叹。
如今,“室内窗明几净、室外鸟语花香、厂区天蓝地洁、周边水清草绿”的城市钢厂新生态已经显现,“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产城融合奏响新乐章。随着天气转暖,桃花、杏花、连翘花开满枝头,一个又一个有关绿色的新故事正在发生、延续和积累,一个又一个成果和经验正在不断生根、发芽和结果,绿色新钢这棵“大树”正婆娑于新时代的春光。面向未来,我们将见证一个绿色发展的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