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凡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关乎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能否扎实有效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人员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遵循,必须练好这一基本功。通过学习思考,我有如下三点体会:
调查研究,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态度决定高度,正确的态度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首要前提。最重要的态度应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要尊重事实,了解和掌握事物的真实情况;二要以真实为根据,对得到的情况和材料,加以核实,求索真相;三要不带框框,不先入为主,更不能弄虚作假,浮夸虚报,偏听偏信;四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有满腔热情和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求知的渴望。
其次,要有正确的方法。方法决定成败,正确的方法是调查研究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式调研、作秀式调研”。为了使调查研究取得实效,中央提出“四不两直法”: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奔现场。既要看材料,更要抓问题;既要沉下去,更要沉到底,跟第一线的干部群众交朋友、打交道,深入实际、深入实地。对此,联想到宝钢原董事长黎明同志的务实作风。每天早上七点,黎明习惯于到厂里转一圈、走一走、问一问,跟谁也不打招呼,也不带随从,随身带一个小本子、一支铅笔,发现什么问题就记下来。普通职工群众也不认识这位董事长,也就有什么说什么。这种经常转一圈、走一走、问一问的作风,自然练就了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宝钢的许多改革举措,往往源自于黎明这种深入的现场调研。
调查研究,问题意识必须贯彻始终
此次主题教育,以调查研究开局,主题教育能否取得实效,不仅是上级领导总结时说好,更重要的是普通老百姓普遍能说好,尤其是老百姓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一是要发现问题。真正发现问题是关键,是破解工作中遇到各种瓶颈难题的重要环节。陈云同志有句名言:“难的不在决策,难在把问题搞清,搞清问题不难决策”。“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调研者亦可采取明察暗访,不带随从,深入底层,注意听取普通老百姓非常关心又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二是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目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李强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答记者会上指出,“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关于调查研究的方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和群众交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通过深入基层广交朋友,使调研对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进而必能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和金点子。
调查研究,既要接“氧气”,更要接“地气”
大兴调研查研究之风,并不是为了调研而调研,而是要真正解决问题,并取得实效,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和一阵风。有效的调研不是一场单方面行动,而应是“上下贯通”的有机结合,多方互动。既要对上接“氧气”,更要对下接“地气”。
对上接“氧气”,就是要结合实际,学深悟透上级文件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这次主题教育就是要推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原原本本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对党的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对下接“地气”,就要求调研者真正沉下去,倾听人民群众的真实声音,尊重群众的意见建议。把存在的问题真正摸透,把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找到,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具体问题提倡“马上办”的精神,尽快给回音,使人民群众真正满意。
同时,信息网络时代,还要进一步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大数据统计工具等,畅通并拓宽各方面表达的渠道,了解和掌握更全面、更真实的情况,防止“以偏概全,一叶障目”。